讀《菜根譚》科技一日千里 君子敬慎如常 | 國學經典

更新時間:14:00 2024-06-03
發佈時間:14:00 2024-06-03

君子靜心而對 科技或勝人類

明刻本《菜根譚.前集》第144條:「饑則附,飽則颺;燠則趨,寒則棄,人情通患也。君子宜淨拭冷眼,慎毋輕動剛腸。」大意謂:窮困飢餓時就投靠人家,吃飽了就遠走高飛;遇到有錢人就去巴結①,看見貧困的親友就鄙棄不顧,這就是一般人最容易犯的通病。一個有才德的君子,不論遇到甚麼情況,都應以冷靜謹慎的態度來細心觀察,避免一股腦地衝動累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算做到十語九中、十事九成,仍難免會出錯致誤,遭人非議。那麼,相對容易出錯的人腦,計算精密、擁有大數據庫的電腦,是否更加可信?今時今日,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人工智能大大便利了人類的工作和生活,是否有可能做到十語十中、十事十成,甚至完全取代人類的工作呢?

AI非完美 明辨對錯勿依賴

所謂人工智能,英文簡稱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指讓電腦設備具有模擬人類思考模式、邏輯與行為的能力,且能自行通過大數據分析,並持續校正、進化的先進系統。簡單來說,AI人工智能就是讓電腦盡量像人類一樣思考、執行策略的科技。

2022年底,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OpenAI運用生成式AI技術,推出ChatGPT服務,它能用中、英文回答用家的各種問題,還能幫人翻譯、計算,甚至寫程式和繪圖,被視為是AI的一大突破。但是,無論科技如何發達,我們自己思考分析也好,利用人工智能去幫助我們分析也好,同樣需要有慎思明辨②的精神,避免大意犯錯。

早前,美國紐約市有一名從業30年的律師,嘗試使用ChatGPT來搜尋案例資料。最初,他對人工智能系統所提供的案例也抱持一定懷疑,但在多次詢問及確認下,系統仍然給出肯定的答案,並指其提供的案例都是真實的,可以在不同法律數據庫中尋獲。於是,這名律師在未經徹底查證的情況下,便將ChatGPT生成的資料提交予法官。最後,法官發現其提供的6宗案例中,所提及的判決結果全屬虛假,並稱此情況為「史無前例」。該名誤信人工智能的律師,信譽恐怕將會受到嚴重影響,其律師執照亦可能會被吊銷③。

對於新興科技,我們也應保持冷靜,認真小心地再三查核確認,不能人云亦云,也不宜隨便輕信電腦。未來,科技還會更加發達,但不論任何時候,盡責的君子都應保持冷靜謹慎、細心觀察的態度,默默實幹,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相關新聞:與新聞集團達歷史性協議 OpenAI獲授權使用文章內容

【認識字詞】

  1. 巴結:即攀附、賣好和奉承的意思,另可解作勉強或勤奮,文中則指奉承。
  2. 慎思明辨:慎思明辨出自《禮記中庸》,指謹慎、仔細及清楚地思考與分辨,其反義詞是糊里糊塗。
  3. 吊銷:指收回、取消資格和證明文件。

【小練習】
1. 文中引《菜根譚》指一般人常見的通病是甚麼?

  • A. 趨炎附勢、嫌貧愛富
  • B. 不求上進、妄想發達
  • C. 拋棄糟糠、見風使舵
  • D. 口不擇言、暴躁易怒

2. 本文提到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推出了哪項人工智能服務?

  • A. Poe
  • B. Facebook
  • C. ChatGPT
  • D. OpenAI

3. 文中提到美國一名律師曾將AI提供的資料呈上法庭,卻因甚麼原因被吊銷執照?

  • A. 資料內容重複
  • B. 資料翻譯錯誤
  • C. 資料來源不明
  • D. 資料結果虛假

4. 綜合全文,作者認為人們對AI應持何態度?

  • A. 應小心分辨來源,選取正確資訊
  • B. 應仔細分辨真偽,保持冷靜細心
  • C. 不可盡信,應自己多加努力學習
  • D. 不能過分依賴,應自行讀書學習

參考答案

  1. A
  2. C
  3. D
  4. B

《菜根譚》是明朝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的語錄集,着重正心修身,養性育德。現時傳世版本主要有兩種:分為前、後集的明刻本,以及分為修省、應酬、評議、閒適、概論五章的清刻本。

【重溫《菜根譚》中的道理】

相關新聞:

延伸閱讀:

文:謝向榮教授、星島中學學生報《S-FILE》編輯部,本文摘自香港電台文教組節目《啖啖菜根譚》,由香港能仁專上學院文學院院長謝向榮教授、鍾傑良主持,可到香港電台第一台節目重溫;圖:網上圖片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