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甚麼方法應對蝗災?2019東非蝗災|中外歷史

更新時間:14:00 2024-06-14
發佈時間:14:00 2024-06-14

蝗蟲是可怕的昆蟲,對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以農立國的中國,歷代也曾多次發生蝗災,使古人發展出大量應對蝗災的方法。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農業大國,對農作物收成非常重視。然而歷代卻發生多次重大蝗災,使百姓聞「蝗」色變。到底為甚麼蝗蟲會如此讓人害怕?古代人又有甚麼方法應對蝗災?

蝗蟲是甚麼?

蝗蟲,是直翅目蝗科昆蟲的總稱,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草地和沙漠地區。蝗蟲主要以植物葉片為食,當大量蝗蟲吞食禾田時,會使農作物受嚴重破壞,引發糧食短缺及經濟損失。蝗蟲其實是由蚱蜢所變,當環境突變,例如鬧旱災或繁衍過剩時,便導致蚱蜢突變成蝗蟲。

蝗蟲會使農作物受嚴重破壞,引發糧食短缺及經濟損失。
蝗蟲會使農作物受嚴重破壞,引發糧食短缺及經濟損失。

相關新聞:極端氣候釀蝗災 索馬利亞進入全國緊急狀態

古人不以蝗蟲充飢

蝗蟲所到之處皆寸草不生,危害人類糧食供應。那麼古人會因為糧食短缺而吃蝗蟲充飢嗎?古人深信吃了災蟲會開罪上天,為免觸怒神明,不到走投無路也不敢捕捉或驅趕蝗蟲,更別說食用了。而且就算想吃也有難度,蝗蟲在吃完農作物後便立即飛走,人們難以跟得上蝗蟲遷徙的步伐,所以難以靠蝗蟲充飢。

現代人視蝗蟲為美食,以人工飼養方式培育食用蝗蟲。
現代人視蝗蟲為美食,以人工飼養方式培育食用蝗蟲。
沙漠蝗蟲的遷徙路線
沙漠蝗蟲的遷徙路線

相關新聞:東非爆第二波蝗災 規模較上次大增20倍

古代滅蝗蟲之法

中國古代屢受蝗災侵襲,古人也從中總結出多種捕殺蝗蟲的方法。如果屬小範圍的滅蝗,古人會以魚網順風驅趕蝗蟲。另外,古人也利用蝗蟲喜愛光源的特性,在蝗蟲密集的位置設置篝火,使蝗蟲趨向火源時燒着翅膀而無法飛行。明代科學家徐光啟所著的《農政全書》,則記載人們事先在蝗蟲預期到達之地挖一個坑,待蝗蟲到達後將其驅趕至坑中掩埋,使蝗蟲難以逃竄。

古人會事先在蝗蟲預期到達之地挖一個坑,待蝗蟲到達後將其驅趕坑中進行掩埋。
古人會事先在蝗蟲預期到達之地挖一個坑,待蝗蟲到達後將其驅趕坑中進行掩埋。

相關新聞:黑龍江及吉林省多地爆蝗災 至少13公頃農地受災

建廟祭祀蝗蟲

古時中國有八種與農業相關的神祇,統稱為「八蜡(音「炸」, 古代祭名)」,當中除了有防範野生動物之神、田神外,還包括會導致農作物失收的害蟲。八蜡在古代被視為農業生產的守護神,即使於清朝被乾隆降格為民間信仰,但仍有些務農地區保有八蜡廟,並將八蜡廟由原為祭祀農作物害蟲的綜合神廟,演變為專門祭祀蝗蟲 的廟,向蝗蟲祈求神明保佑農田免受災害。

古代地圖記載山東省沂洲府郯城縣(今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的八蜡廟(黃圈示)位置,現今已不存在。
古代地圖記載山東省沂洲府郯城縣(今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的八蜡廟(黃圈示)位置,現今已不存在。

相關新聞:蝗蟲入侵雲南損11萬畝地 當局派無人機噴藥防治

蝗蟲稱呼的演變 

先秦時期的古籍多稱蝗蟲為「螽(音「宗」, 蝗蟲的統稱)」或「蝝(音「元」,蝗蟲的幼蟲)」, 到了戰國時期才多稱為「蝗」。

2019年—2022年東非蝗災相關解就說:

文:星島小學學生報《陽光校園》編輯部;圖: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

由即日起至6月20日,只要參加「市民對特區政府滿意度調查」問卷,即有機會贏取Panasonic護髮風筒、Casetify充電器、大家樂$50餐飲券等豐富禮品。即點擊https://bit.ly/4csd4qL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