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灣區|廣州 2千年商都中軸線 歷代名勝古蹟
發佈時間:14:00 2024-06-22
廣州市有一個城市發展的秘密,一條跨越2千年歷史的中軸線,始終是廣州城市中心。尤其難得的是,在代代變遷的街道和建築物中,這條中軸線主道的周圍,仍保留着不少歷代的名勝古蹟。
大佛寺嶺南巨佛
大佛寺開建於五代十國的南漢時期。南漢開國皇帝劉龑好佛,在治內大量營造佛教建築。明末,清兵入粵,寺址淪為廢墟。平南王尚可喜鑑於攻克廣州死難者眾,為安撫民心,重建佛寺,於大雄寶殿正中供奉3尊銅鑄的大佛像,各高6米、重10噸,堪稱「嶺南之冠」,大佛寺之名也由此而得。
北京路多朝遺跡
北京路是一條千年古路,2002年在北京路北段出土了自唐代直到民國時期的11層路面,而南段則發掘出宋代至明清時期共5層的拱北樓建築基址。出土的文物包括大量石條、牆磚,以及宋代拱北樓基址、明代拱北樓抱鼓石。遺跡現用玻璃覆蓋,原地保留。
城隍廟祈保平安
中國古代的城市,一般用土來夯築高牆,稱之為「城」,高牆之外再挖深溝,有水者為「池」,無水的壕溝便是「隍」。城與隍,構成了冷兵器時代官府與「市民」最安全的保護屏障。各地城隍一般多由歷史上的忠良賢達來擔任,廣州都城隍是五代十國時的南漢皇帝劉龑。
天字碼頭見證歷史
「天」字是《千字文》的第一個字,因此它有第一和最大的含義。出現在明代的「天字一號碼頭」,在清雍正時期成為官方迎送的專用碼頭,民船不再停靠。這座碼頭見證了歷史的風雲變幻。1839年欽差大臣林則徐到廣東禁煙時在此登岸,赴虎門銷煙亦在這裏登船;1911年,愛國志士林覺民在天字碼頭就義,留下感人肺腑的〈與妻書〉;孫中山等革命志士亦多次在天字碼頭乘船離粵或返粵。
越秀古書院罕見書院群
清代廣州書院在數量上居全國之首,北京路周邊3平方公里的區域內,竟集中了數百間書院,形成了一個全國罕見的書院群。
到近代,隨着科舉的廢除、新式學堂的崛起,傳統書院隨之衰落。如今書院群十不存一,除了嶺南的建築明珠陳家祠之外,還有流水巷的「廬江書院」(何家宗祠)、惠福東路的「青雲書院」(梁氏千乘侯祠)、中山四路長興里的「萬木草堂」(邱氏書室,康有為廣州授徒的場所)。
農講所「小故宮」
農講所原為明代修建的孔廟,清代更名為番禺學宮,距今已有650年歷史。1926年(民國十五年)5月至9月間,毛澤東在此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簡稱農講所,是廣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農講所院內種植有木棉、菩提、龍眼、九里香等古樹,在陽光下樹影婆娑,古韻十足。農講所因其精緻溫婉的紅牆建築,它也被稱之為藏在鬧市裏的「小故宮」。
文:星島中學學生報《S-FILE》編輯部;圖:星島圖片庫、網上圖片、當代中國、北京路遺跡 Trip.com、搜狐、城隍廟 Trip.com、青雲書院藝術館 Trip.com、廣東工業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院
本文由鴻文館文化工作室供稿,小白楊出版社策劃。
相關文章:
- 穿越大灣區|中山 享地理優勢 商業貿易崛起 攪動歷史風雲
- 穿越大灣區|中山點解舊名「香山」?有咩自然風光?
- 穿越大灣區|廣州點解叫「五羊城」? 一千年前係點樣?
- 穿越大灣區|認識佛山飲食文化 特色小吃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