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灣區|南粵先賢 念茲在茲盛德懿範 之六
發佈時間:14:00 2024-12-26 HKT
![](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1695c9f2fcff4b56e23f0fb3d7227ef4/2024-12/12_26_.jpg)
進入千禧年,廣東公開選舉出嶺南歷史上(包括廣東、香港、澳門、海南),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各個領域在全國有重要影響,值得後人景仰的名人。他們有盡瘁桑梓者,種惠故土;有引領前行者,聲名遠播;也有宦遊入粵者,加惠嶺海。今期繼續介紹晚清時期的南粵先賢。
晚清重臣 張之洞
晚清名臣張之洞本是直隸南皮(今河北省滄州市)人,1883中法戰爭爆發,法國在越南猖獗,邊疆告急,張之洞臨危受命,出任兩廣總督。張之洞到廣州之後便加強防務,飭沿海督撫,嚴密防守。在他的主持下取得台灣、鎮南關屢創法軍的戰績。張之洞在粵期間還創辦了「廣雅書院」,除了傳授傳統的經學、史學、理學、文學4門課程,還設置了化學、光學、西醫、鐵路、經濟等西學,為後來書院改為學堂做了表率。
![張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塑像 張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塑像](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2eeee8524f4e51bd94ec3e836b5b9921/2024-12/01_6.png)
![位於廣州市西村的廣雅中學,創立於1888年,其前身是由清朝兩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廣雅書院,與湖北自強學堂、兩湖書院、上海南洋公學並稱為當時中國四大書院。 位於廣州市西村的廣雅中學,創立於1888年,其前身是由清朝兩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廣雅書院,與湖北自強學堂、兩湖書院、上海南洋公學並稱為當時中國四大書院。](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8b70d6bcde411173cf5899962d800b94/2024-12/996271cd1ac24b93992b223480ae5d0bnoop_image_.jpeg)
海疆干城 丁日昌
丁日昌是廣東潮州豐順(今梅州市豐順縣)人,在鎮壓太平天國時成為湘軍集團的核心人物。累遷至江蘇巡撫,福州船政大臣,福建巡撫。在洋務運動中,丁日昌創辦了中國近代第一間大型軍事工廠江南機器製造總局、中國第一條電報專線、促成公費留學歐美等事。同時丁日昌雅好藏書,藏書之富稱雄一時,成為中國近代四大藏書家之一。
![丁日昌(1823年—1882年2月27日)塑像 丁日昌(1823年—1882年2月27日)塑像](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deacd6da5d5e455cba8142130cf97129/2024-12/02_3.png)
![丁日昌創辦了中國近代第一間大型軍事工廠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圖為江南製造總局舊址。(上海市黃浦區住房保障與房屋管理局圖片) 丁日昌創辦了中國近代第一間大型軍事工廠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圖為江南製造總局舊址。(上海市黃浦區住房保障與房屋管理局圖片)](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c03615bbce7ff5f648b9252edf876084/2024-12/2C014-04-03-_02-20171128.jpg)
威震天南 馮子材
馮子材是廣東欽州(今屬廣西欽州)人。以鎮壓太平天國軍功,累遷至廣西提督。1885年法軍佔領鎮南關後,被兩廣總督張之洞起用為廣西關外軍務幫辦,率部在鎮南關前修築長牆,重新部署戰備。不久,在馮子材率部在鎮南關前擊敗法軍主力,並乘勝追擊收復諒山,取得了鎮南關諒山大捷,在近代中外歷史上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只可惜清廷下令停戰,馮子材黑旗軍被迫撤回境內,中法戰爭不敗而敗。
![馮子材(1818年—1903年)塑像 馮子材(1818年—1903年)塑像](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58af5f55e0d95d85649b11b254baf36c/2024-12/03_2.png)
![鎮南關現命名為友誼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鎮南關現命名為友誼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4feda7ef85b5bebc9c248c0d7209cbf0/2024-12/1280px-The_main_gate_of_Friendship_Pass_in_China.jpg)
抗日首領 劉永福
劉永福也是廣東欽州(今屬廣西欽州)人。幼時家道衰落,雖辛勤操勞,卻不能維持溫飽。隨後兩廣地區太平天國運動雲湧,劉永福也加入其中。然而多年軍旅,並不能展其志向。1867年,劉永福率部卒創立「黑旗軍」,逐漸成為越南北部重要的力量。中法戰爭爆發後為清廷收編,成為對抗法軍的主力。戰後劉永福奉命幫辦台灣軍務,在甲午海戰中反對割讓台灣,被推為全台抗日首領,受到中國人民的尊敬。
![劉永福(1837年10月10日—1917年1月9日)塑像 劉永福(1837年10月10日—1917年1月9日)塑像](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ace53eb360e17cf18ca5107533a3f806/2024-12/04_3_5.jpg)
![黑旗軍,是一支民間地方武裝,其人數大約為三千人左右。該軍隊因指揮官劉永福喜用北斗七星黑旗為戰旗,因以得名。 黑旗軍,是一支民間地方武裝,其人數大約為三千人左右。該軍隊因指揮官劉永福喜用北斗七星黑旗為戰旗,因以得名。](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488b49441ec7ab0b06f54e9ab58abf2b/2024-12/d1a20cf431adcbef0942addaa2af2edda2cc9ffc.png)
奮勇抗戰英勇殉亡 鄧世昌
鄧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是清末的廣州人,耳濡目染鴉片戰爭後簽訂不平等條約的社會現狀,生出報考馬尾學堂之念。學習中鄧世昌表現出的素質和技能,深得外教的好評。1894年,日軍在黃海大東溝突襲中國艦隊,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奮勇反抗。在全艦燃起大火,船身傾斜的情況下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不幸被日軍炮彈擊中沉沒,鄧世昌也隨艦殉亡。光緒皇帝特頒御制祭文並賜謚「壯節」。
![廣州市海珠區的鄧世昌故居 廣州市海珠區的鄧世昌故居](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4d210ab986affb3d4e5e2d60253b264d/2024-12/05_3_7.jpg)
![致遠號 致遠號](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ad83e1143ec435a21bab44387dfd4cd0/2024-12/173519530023953.jpeg)
愛國志士 丘逢甲
丘逢甲是廣東嘉應州(今廣東蕉嶺)人,25歲考中進士,在台灣傳道授業。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丘逢甲請命督辦團練。台灣割讓給日本後,心有不甘的丘逢甲親率義軍抵抗日寇,力戰20餘晝夜力竭而敗。辛亥革命之後,丘逢甲任廣東軍政府教育部長,當選為中央參議員。與黃遵憲、丁日昌、何如璋並稱為「嶺東四先生」。
![丘逢甲(1864年12月26日—1912年2月25日)塑像 丘逢甲(1864年12月26日—1912年2月25日)塑像](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369bdf6c1ad24d1ae6f733dbae86dc62/2024-12/06_3.png)
本文由鴻文館文化工作室供稿,小白楊出版社策劃。
文、圖:鴻文館文化工作室
其他圖片:網上圖片、維基百科
相關文章:
嶺南
廣州
東莞
穿越大灣區|東莞習俗 傳統中亦受西風影響?剃頭/賣懶/舞麒麟/賣身節/龍舟月/七姐誕
珠海
澳門
佛山
穿越大灣區|佛山 武術之鄉 經濟繁盛 基礎深 推動建設廣佛都市圈
珠江西岸
穿越大灣區|珠江西岸 400、500年間的滄海桑田與建設改造
深圳
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