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爾 世界北極熊之都|地圖看世界
發佈時間:14:00 2025-01-03
加拿大是最靠近北極圈的國家之一,很多地區因為寒冷所以杳無人煙,而在近北地帶有個叫丘吉爾的小鎮,冬季溫度平均零下29度,常住人口也只有800多人,但它是加拿大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也是一個觀光勝地,是全球唯一人類活動地方可以觀看到野生北極熊和白鯨,無論在貿易還是自然生態上都有其特殊性。
地理訊息
名字 | 丘吉爾 Churchill |
國家 | 加拿大 |
經緯度 | 58.769°N, 94.169°W |
總面積 | 53.96平方公里 |
毗鄰 | 哈德森灣、北冰洋 |
建城源於毛皮貿易
丘吉爾是加拿大曼尼托巴省東北部的一座小鎮,位於丘吉爾河流入哈德森灣的河口旁邊,非常靠近北極圈。在數千年前就已經有多個北極遊牧民族在丘吉爾一帶狩獵和居住,其後陸續有部族遷移至當地,例如公元1000年部分從阿拉斯加來到的圖勒人(美洲原住民因紐特人的祖先)。
直到1619年才首次有歐洲人來到丘吉爾地區,是由丹麥探險家廷斯.蒙克(Jens Monk)率領的探險隊,他們駐紮於此,將這裏命名為「新丹麥人之地」,並發現了北極熊蹤跡。1717年,英國的哈德森灣公司在丘吉爾河的河口旁建立了一個交易據點──丘吉爾堡,兩者的名字都是來自17世紀末的哈德森灣公司總督約翰.丘吉爾。據點用來和北美原住民族奧吉布瓦人進行毛皮交易,丘吉爾因此開始有人長期居住聚集。
1731年,木製的丘吉爾堡被改建成一座石堡──威爾斯王子堡。1782年,法國軍隊突襲哈德森灣公司並短暫佔領該堡壘。翌年,堡壘重新由哈德森灣公司駐守,但大部分設施被摧毀,再加上該公司開發附近地方,因此影響到丘吉爾的毛皮交易,令到堡壘被廢棄,直到1950年代才重新修復。
近代重航運及生態發展
直到近代,丘吉爾才再次被重視。1910年,加拿大打算在哈德森灣興建一個港口,以進行穀物遠洋貿易,並興建一條從溫尼伯通往港口的鐵路用來運送貨物。一戰後,政府選定了在丘吉爾興建港口,1932年落成啟用,是加拿大唯一北極深水港口,每年7月至11月期間,大量的糧食、燃料、建築材料等貨物會航運至歐洲甚至俄羅斯。1974年,丘吉爾出口了54萬噸大麥,約佔當年加拿大出口大麥的五分一,時至今日,港口仍在運作。
今日,丘吉爾的經濟主要支柱是觀光和生態旅遊。丘吉爾地區有多種野生動物,被稱為「世界北極熊之都」,現時附近有數百隻北極熊,每年11月哈德森灣開始結冰,北極熊會從陸地走到冰上獵食,到夏季海冰消退就會回到岸上,遊客任何時候都有機會看到北極熊。每年的7、8月都會有大約4,000隻野生白鯨遷移到較為溫暖的丘吉爾河;丘吉爾更是觀鳥熱點,共有逾270種鳥類被觀察到。這裏還是世界上觀賞極光的勝地之一,每年有300天都能觀賞到極光。
另外,丘吉爾還是一個「科研中心」,早在1769年就在這裏進行了加拿大首次天文觀測;1957年至1960年代期間,丘吉爾火箭研究中心共發射了3,000多枚火箭,探測北極光和電離層。現時丘吉爾有針對生態環境的北方研究中心,以及研究水下能源和污染問題的海洋天文台。
丘吉爾風景:
文:楊璨珉 圖:星島圖片庫、維基百科、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
冬季
加拿大丘吉爾北極熊
地圖看世界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