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加密貨幣升市 推動香港虛擬資產行業|公民社會

更新時間:14:00 2025-02-08 HKT
發佈時間:14:00 2025-02-08 HKT

事件

  • 比特幣突破每枚10萬美元新高

人物/ 持份者

  •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 證監會、金管局
  • 持牌及申請牌照中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
  • 加密貨幣投資者

時間

  • 12月初

地點

  • 香港

背景認知

特朗普當選刺激升勢

比特幣(Bitcoin)價格上年12月初歷史性升破10萬美元一枚大關,主因是特朗普當選下任美國總統後,宣布提名對加密貨幣態度友好的Paul Atkins為下一任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令外界憧憬Atkins上任後將專注於放寬監管及減輕違規處罰。

市場對特朗普新政府及其政策利好比特幣價格抱有重大期望,有數碼金融研究機構預計,比特幣明年可升超25萬美元,2027年底更升至50萬美元。

延伸閱讀:加密貨幣沙皇:正研究美國建立比特幣儲備可行性 為首要考慮事項之一

港府:開放、監管兼融

虛擬資產無遠弗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也有不少公司和市民投資比特幣或對虛擬貨幣資產感興趣。

2022年,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就發表了《有關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就香港的虛擬資產行業和生態圈,表明抱持開放和兼融的態度。然而,金融投資難免存在風險,政府亦有責任作出適當監管。《宣言》亦表明,以「相同業務、相同風險、相同規則」的原則,制定了虛擬資產監管框架。現時本港有3間獲證監會發牌的持牌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分別是OSL Exchange、HashKey Exchange,和今年10月獲牌的HKVAX,另有15間平台已提交牌照申請;除此之外,港股還有多隻加密貨幣概念股、加密貨幣ETF,投資加密貨幣、虛擬資產,再不是新事物。

比特幣是甚麼?

比特幣作為一種有別於傳統的貨幣,去中心化是最大特點。比特幣通過點對點網絡及電腦運算能力維繫及運作,毋須第三方介入。第二,比特幣具稀缺性,其最大發行量為2,100萬枚。第三,匿名交易,比特幣交易記錄公開透明、不可篡改,但交易者可完全匿名。第四,全球應用,比特幣具編程性,只要有比特幣的智能合約就用得到,同時隨着在全球各國合法化,應用範圍也日趨擴大。

持份者觀點

事件分析

須監管防JPEX事件重演

有別於傳統金融工具,進行比特幣交易的這類虛擬資產交易所,依賴去中心化技術和快速變化的市場動態運作,這些特點與傳統金融市場很不同。如只以傳統金融監管思維處理虛擬資產交易,不但未能與時並進,甚或適得其反。

通常虛擬資產交易所都具備高度自動化和全球化的營運模式,如要求這些交易所遵守傳統的合規流程,會大幅增加其營運成本和合規風險,削弱其本身去中心化技術和快速變化的特性。但這不代表虛擬資產交易毋須監管。仍記得去年的JPEX事件,甚或更早年的「倫敦金」,切合現實、便利的政策、整全及平衡的監管是有其必要。
政府應該適時制訂及更新符合虛擬資產交易的規限,一方面讓虛擬資產創新行業能夠在香港蓬勃發展,另一方面確保能按照國際標準緩減和管理風險,在穩定金融、保障消費者、打擊洗黑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方面有所效益。

相關文章:DSE備戰公民科|資訊素養—從JPEX案 認識加密貨幣

亞洲加密貨幣市場中心

在Web 3.0和元宇宙技術的發展下,數碼金融是未來大勢,政府亦積極推動香港成為亞洲加密貨幣市場的發展中心。

今年4月,比特幣及以太幣金融產品ETF獲批在香港上市,香港是繼美國之後,第一個批准同類ETF上市的市場,同時也是亞洲第一個。可見香港政府決心在加密貨幣領域乃至在更廣泛的金融科技領域搶先一步,一方面推動本港成為亞洲加密貨幣市場中心,同時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除此之外,香港在政策和法律法規方面具有優勢,當香港成為亞太區最友好的加密貨幣管制地區後,將來亦可望吸引歐美的加密資產交易平台和公司藉香港進入亞洲市場。

平衡中港兩地法規

目前內地對加密貨幣監管嚴緊,嚴禁境外機構向境內提供虛擬貨幣交易及服務。如果香港證監會要求落戶香港的海外虛擬資產平台遵守此法規,無疑要求在香港的實體與海外的母公司完全切割。有業界人士提議,交易所需要在兩地法規之間找到平衡,特區政府可考慮與內地有關部門進行協商,尋求在虛擬資產監管方面的合作與協同。例如,設立特定的監管沙盒,允許在一定範圍內進行創新試驗。

重點關鍵字

#比特幣 #以太幣 #虛擬資產 #加密貨幣 #數碼金融 #區塊鏈

文:Kim 圖:星島圖片庫、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

比特幣重上10萬美元 受惠特朗普成立主權財富基金 惹建比特幣儲備揣測

薩爾瓦多為滿足IMF貸款條件 取消比特幣官方貨幣地位

關稅戰引發比特幣急挫 以太幣曾暴瀉三成 逾42萬人爆倉 分析:憂滯脹及衰退

比特幣失守10萬美元大關 《富爸爸》作者憂關稅令3種資產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