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會偷聽?關閉音訊活動免疑慮|公民社會
發佈時間:14:00 2025-03-19 HKT

語音助理應用市場規模數據
#2023年為42億美元 #2024年約有55.1億美元 #預計2030年將達296.7億美元

Siri偷聽遭控告
相信同學一定有試過,和朋友面對面討論過某一話題,然後發現多個社交平台都推送相關主題的廣告。坊間一直懷疑手機應用程式,甚至是語音助理有「偷聽」功能,通過錄取用戶對話,辨識其中的關鍵字,從而推送更具針對性的廣告。
外國有一群蘋果用戶,指控語音助理Siri偷聽用戶對話、侵犯用戶隱私,集體向蘋果公司提出訴訟。早前蘋果初步同意,支付9,500萬美元(7.4億港元)和解。這群用戶指控,蘋果公司經常在用戶無意中啟動Siri後記錄他們的私人對話,並將對話內容透露給廣告商等第三方。除了蘋果的Siri,Google的語音助理也遭到用戶提起類似的訴訟。

關閉「語音和音訊活動」
有網路安全專家指,很多應用程式不用開啟就能在背景接收音訊,利用手機或手提電腦、桌上電腦以及各種智能裝置的麥克風接收私人對話。這些具針對性的用戶偏好資訊,能在用戶不知情的狀況下大量收集,可說是廣告商的「金礦」。收集的資訊量夠多,經大數據整理,再加上演算法,有助廣告商更加貼合用戶喜好和需求而發放廣告,從而提高潛在的商業效益。
此外,用戶使用音訊功能啟用Google助理、搜尋及其他工具,Google會以匿名方式記錄這些音訊,然後用於語音和音訊活動開發上,藉此改善語音辨識技術。不過外界一直認為,萬一相關伺服器遭黑客入侵,恐怕仍會造成個人資料洩漏。
根據Google網站說明,一般「語音和音訊活動」皆預設為關閉,除非用戶自行開啟。專家表示,如果不想避免被應用程式「偷聽」,在iPhone、Android手機、Google帳戶及其他智能裝置上,可以檢查「語音和音訊活動」是否設為關閉。除此之外,也可以停止授權手機「麥克風權限」給應用程式,就能抑制大部分的監聽。

持續錄音硬件難支援
另一方面,持反對立場的科技專家則認為,像Siri這樣的語音助理,需要用戶說出關鍵字才會啟動,而且大多數手機和應用程式的設計並不支持在未被激活的情況下持續錄音,這樣的功能需要大量電力和存儲資源。
再者,企業通常會在隱私政策中明確表示,不會在未經用戶同意的情況下監聽或錄音,並受到法律約束。用戶所見的廣告和推薦,可能是基於搜尋歷史和行為數據,例如瀏覽網頁、留言、通訊內容等等,而不是因為「偷聽」,這種情況常常被誤解為監聽。

虛擬助理 Virtual assistant
虛擬助理指基於人工智能技術,協助用戶完成各種任務和提供資訊的工具。通常以語音或文字互動,執行設置提醒、搜尋訊息、管理日曆、發送消息等功能。例子有蘋果的Siri、亞馬遜的Alexa和Google助手。
港鐵MTR Mobile推3.0版本 加大使用AI大數據分析 提供個人化實時車務資訊
全球首個︱深圳醫院引入港中大參加研發「華佗GPT」 口語講病徵助排專科
語音辨識 Speech recognition
語音辨識技術將人類的語音轉換成可讀的文字或指令,廣泛應用於虛擬助理、語音輸入、電話客服系統和語音控制設備等領域。這項技術利用聲學模型和語言模型分析語音訊號,並識別出語音中的單詞和短語。
小鵬汽車XPENG全球推送XOS 5.4更新|AI Guard加強車輛看管 語音助理支援廣東話
文:本報記者 圖:星島圖片庫、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人人都話「識AI」 缺乏標準成職場盲點 參考6個階段成真正高手|劉泰麟
Siri
蘋果據報仍與百度合作內地iPhone AI功能 阿里非獨家 「對沖押注風險」
迎接 Apple Intelligence.二:Siri 進化|PMC
《人工智能法案》
人工智能 vs 知識產權.衝擊與挑戰歐盟人工智能法案的啟示 : 塑造 AI 未來的關鍵思考|PMC
STEM教室系列:
聯合國建議多方面規範AI人工智能 私隱/性別平等/環境保護|STEM教室
奧地利團隊AI完成貝多芬遺作 解構神經網絡、機器學習、AI創作潛能|STEM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