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灣區|五邑 海上文化貿易交通蓬勃

更新時間:14:00 2025-02-27 HKT
發佈時間:14:00 2025-02-27 HKT

五邑靠山而又面海,自唐代海上貿易迅速發展後,五邑地區也成為海外貿易的重要地方。為了保護航道安全,歷代都會在這個區域布置兵力。面向廣闊無邊的海洋,敢於在外洋拼搏的精神也深植五邑百姓的血脈之中。

台山廣海目前保存有廣東最完整的「烽火臺」
台山廣海目前保存有廣東最完整的「烽火臺」
台山上川島沙堤漁港
台山上川島沙堤漁港

往來:住蕃與住唐

宋代地理學家朱彧在《萍洲可談》曾有「住蕃」和「住唐」的記載。「住蕃」指的就是唐宋年間,因為貿易而走出國門的人。因海貿的發展,閩粵成為當時移居海外最多的地方,並且在寓居地形成了相對固定的社區。「住唐」是指海外來中國居住的人士。開平三埠鎮至今仍保留「波羅墟」明顯是番語的地名。在唐代的開平境內甚至還有一座叫「乾達婆城」的地方,乾達婆是梵語的發音,「城」明顯有一定的規模。

唐代胡俑:

海防:明代設四大衛所

據《太平寰宇記》記錄,為了保障交通,唐代在恩州(今恩平地區)設立了「清海軍」,駐軍已有三千人的規模。到了明代,在廣東沿海曾設立了四大衛所:東莞的南海衛、陸豐的碣石衛、電白的神電衛和台山的廣海衛,其中廣海衛有「旗兵1,165名」,規模還不及唐代。
明代中期,中國沿海遭受倭寇襲擾,嶺南五邑亦是如此。1467年,總督備倭都督張通,發動民眾一起剿滅倭寇取得大勝,在廣海衛的山腰,刻下「海永無波」的巨大石刻。然而僅僅百年之後有倭寇二百餘人登陸劫掠台山沿海,和奸賊勾連一起攻擊廣海衛。這座衛城竟然陷落倭賊之手46日,官民房舍焚毀殆盡,殺戮逾三千餘人。

每字高三米的巨型石刻「海永無波」
每字高三米的巨型石刻「海永無波」
廣海古城(圖片來源:台山發布)
廣海古城(圖片來源:台山發布)

製船:廣船兩大翹楚

在中國古代,最優質的大船是沙船、福船和廣船。東莞造的烏艚和新會造的橫江船是廣船的兩大翹楚。橫江船頭尖體長,有緊密的肋骨與隔艙板,適航性和抗沉性都有很好的表現。橫江船的船帆廣大,可以提供很好的船速,船體用料也很喜歡名貴硬木,為遠洋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安全性。甚至有「倭夷造船,多用松杉之類,不敢與廣船相沖」的記載。

廣船模型(攝於南海神廟)
廣船模型(攝於南海神廟)
市民在南寧博物館參觀沙船模型。中新社
市民在南寧博物館參觀沙船模型。中新社

疍民:耕海為生

疍民,是中國南部沿海的水上居民,世代耕海為生,不在陸地上置業。清代,遷界禁海的政令,嚴重擾亂了沿海地區的秩序,番禺的疍民李榮、周玉趁亂起事,由順德入五邑,在這裏鬧出不小聲勢。自此,五邑疍民縱橫海疆,成為清廷大患。清中,新會人陳添保控制了越南所有的海盜幫派,嶺南著名的海盜頭目張保仔也是其中成員,也是五邑疍民出身。

今日西江畔已極少的疍民船
今日西江畔已極少的疍民船
如今,在工業化、城市化浪潮的影響下,“疍民”們陸續“上岸”住進高樓。中新社
如今,在工業化、城市化浪潮的影響下,“疍民”們陸續“上岸”住進高樓。中新社
“疍家人”的“水上婚禮”。中新社
“疍家人”的“水上婚禮”。中新社

本文由鴻文館文化工作室供稿,小白楊出版社策劃。

文、圖:鴻文館文化工作室

其他圖片:星島圖片庫、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

五邑

穿越大灣區|五邑再識 人文地利造就海上絲路要衝

穿越大灣區|五邑初識 江門5地級市 珠三角西岸

深圳

穿越大灣區|深圳 史前已有人類居住的城市

穿越大灣區|深圳 古村新貌 中國幾十年經濟騰飛的縮影

穿越大灣區|深圳 風景優美得天獨厚 自然山水和海島

嶺南

穿越大灣區|南粵先賢 念茲在茲盛德懿範 之十

穿越大灣區|南粵先賢 念茲在茲盛德懿範 之九

穿越大灣區|南粵先賢 念茲在茲盛德懿範 之八

穿越大灣區|南粵先賢 念茲在茲盛德懿範 之七

穿越大灣區|南粵先賢 念茲在茲盛德懿範 之六

穿越大灣區|南粵先賢 念茲在茲盛德懿範 之五

穿越大灣區|南粵先賢 念茲在茲盛德懿範 之四

穿越大灣區|南粵先賢 念茲在茲盛德懿範 之三

穿越大灣區|南粵先賢 念茲在茲盛德懿範 之二

穿越大灣區|南粵先賢 念茲在茲盛德懿範 之一

穿越大灣區|嶺南 移民壯大終由他鄉變吾鄉

穿越大灣區|嶺南地區 廣東古人類遺跡 中華文明重要發源地

廣州

穿越大灣區|廣州 近代革命策源地 現代文明重要搖籃

穿越大灣區|廣州手工業 國際搶手的東方產品

穿越大灣區|廣州 嶺南地區首府樞紐 文化交融的沃土

穿越大灣區|廣州點解叫「五羊城」? 一千年前係點樣?

東莞

穿越大灣區|東莞 魚米之鄉 食材豐富名菜多

穿越大灣區|東莞 踴躍英雄人傑 見證戰亂歷史

穿越大灣區|東莞 由傅統手工業、大型曬鹽場 進化為電子中心

穿越大灣區|東莞習俗 傳統中亦受西風影響?剃頭/賣懶/舞麒麟/賣身節/龍舟月/七姐誕

穿越大灣區|東莞 嶺南文化風情 明清古建築祠堂林立

珠海

穿越大灣區|珠海 十字洋開 崛起之路

澳門

穿越大灣區|澳門開埠 加速東西方文明融合

佛山

穿越大灣區|佛山 三水匯聚 眾山圍繞 善用自然優勢地利發展

穿越大灣區|佛山 武術之鄉 經濟繁盛 基礎深 推動建設廣佛都市圈

穿越大灣區|佛山 中國四大名鎮 文教繁榮興盛 武術武風盛行

穿越大灣區|認識佛山飲食文化 特色小吃糖水

珠江西岸

穿越大灣區|珠江西岸 令人垂涎欲滴的風俗美食

穿越大灣區|珠江西岸 大宋皇朝 最後的庇護之地

穿越大灣區|珠江西岸 400、500年間的滄海桑田與建設改造

中山

穿越大灣區|中山 享地理優勢 商業貿易崛起 攪動歷史風雲

穿越大灣區|中山點解舊名「香山」?有咩自然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