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灣區|五邑華工 辭鄉萬里金山夢之一
發佈時間:14:00 2025-03-13 HKT

19世紀中期,美洲西部的San Francisco(簡稱三藩市,San Fran)發現了金礦,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民眾前往「淘金」,懷揣發財夢的華工也嚮往這座「金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不久,又傳來了大洋洲的墨爾本發現金礦的消息,於是迅速的出現了新的淘金熱潮,一時間讓三藩市也黯然失色。因此華人將三藩市稱為「三藩市」,將墨爾本稱為「新金山」。
艱難航程
懷揣美好踏上旅途時,華工們遠遠低估了前往美洲的航程。早期的中美航程一般需要2至4個月,用工方當然需要追求利益最大化,超額運載成為必然的選擇。「日則並肩疊膝而坐,夜則交股架足而眠」是當時旅途的慘況,航程中的飲水、餐食也被壓迫到近乎飢餓的極限。美國出版的《美籍華人》書中統計過資料,當時中美航程中悶死、渴死、餓死、病死、被打致死或自殺身亡者非常多,平均死亡率高達45%,人們稱這種販運華工的船為「浮動地獄」。


太平洋鐵路
1952年,美國決定興建橫貫北美大陸的太平洋鐵路。然而鐵路西段崇山峻嶺,氣候惡劣,工程艱巨,無計可施之下,鐵路公司的高管克勞克建議僱用華工。
在當時美國加州的華人已經有將近5萬人,其中90%是青年男子,已有勤勞聰明的聲譽。鐵路公司試工的結果發現華工性格溫順、吃苦耐勞、甚至工費也遠比白人工人要低,於是1865年到1869年4年間,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引入了14,000多名華工參加築路工程,佔據了工人總數的90%。
巨大付出
3,000多公里的太平洋鐵路穿越了整個北美大陸,尤其是經過地勢險峻內華達山脈的西段鐵路,被英國BBC評為自工業革命以來世界七大工業奇蹟之一。據目前的研究資料,太平洋鐵路西段的1,100公里工程,有95%的工作是華工完成的。華工冒雪頂風,嚴寒酷暑的付出,太多的苦澀和辛酸都不為大眾了解。華工當時一天工作達到12小時,工資比白人勞工低得多,伙食還得自理。
1866年,華工們開始攻克合恩角的花崗岩石牆。華工需要把自己用繩索吊下去,開鑿完火藥孔之後,點燃火藥引線才能撤離。各種不確定的風險下,讓華工損失極大。據《美洲華僑史話》數據:「在修築100英里的塞拉山脈地段的鐵路時,華工的死亡率高達10%以上。」
1,600米的長度的唐納隧道曾是世界上最長的鐵路隧道。開鑿這條隧道時碰上了罕見的嚴冬,即使積雪厚達14米,施工方仍會責令來自中國南方的華工繼續施工。華工展現了極大的忍耐力進入工地工作,然而一次雪崩將整群工人、整個營房捲下峽谷。直到幾個月後被人發現時,他們依然緊握着修路的工具。
本文由鴻文館文化工作室供稿,小白楊出版社策劃。
文、圖:鴻文館文化工作室
其他圖片:星島圖片庫、維基百科、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
五邑
深圳
嶺南
廣州
東莞
穿越大灣區|東莞習俗 傳統中亦受西風影響?剃頭/賣懶/舞麒麟/賣身節/龍舟月/七姐誕
珠海
澳門
佛山
穿越大灣區|佛山 武術之鄉 經濟繁盛 基礎深 推動建設廣佛都市圈
珠江西岸
穿越大灣區|珠江西岸 400、500年間的滄海桑田與建設改造
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