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地理科2025|實地考察為本問題攻略 記熟5個地理溫習策略+FBQ考察步驟
發佈時間:06:30 2025-04-03 HKT

2025年中學文憑試(DSE)將於4月1日開考。為幫助考生考好DSE,《星島教育》與香港津貼中學議會合作,製作《文憑試選修科攻略2025》系列,請來前線教師撰文講解温習技巧,今日講解地理科。
DSE地理科在4月24日開考,今年共有8535人報考。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陳瑞芝紀念中學地理科主任蔡曉嵐表示,卷一乙部的「實地考察為本問題」FBQ屬必答題,建議考生預備此題目的溫習策略,包括了解分題框架,反覆記熟5個實地考察步驟;此外,地理科著重於空間概念及演變過程,所以她提醒考生,要熟悉各主要課題涉及的空間概念,並多練習地圖閱讀,熟讀地理概念及詞彙等,以取得佳績。以下就是地理科的溫習策略。
DSE地理科應如何溫習?
- 「實地考察為本問題」FBQ:了解分題框架。
- 反覆記熟5個實地考察步驟。
- 卷一丙部:熟悉各主要課題涉及的空間概念。
- 卷一丁部:留意題目的設問字。
- 卷二:熟讀有關之地理概念及詞彙。
1.「實地考察為本問題」FBQ:了解分題框架
在準備「實地考察為本問題」FBQ時,考生可參考考評局之前發表的樣本試題及歷屆試題。分題框架主要是按5個實地考察步驟,故考生宜熟讀5個主要步驟及內容。
2. 反覆記熟5個實地考察步驟
因不少日校老師過去都與考生完成了考核課題的實地考察,所以建議考生,腦海內多次重覆整個完成實地考察的步驟及過程,讓自己更加熟悉其內容。
3. 卷一丙部:熟悉各主要課題涉及的空間概念
地理著重於空間概念及演變過程。提醒考生,熟悉各主要課題涉及的空間概念。例如,單元一「機會與風險」: 板塊移動形成的自然災害區位及空間分布,如環太平洋帶的高度集中;單元三「轉變中的工業區位」: 中國鋼鐵工業按不同時期的分布形態,及其影響區位的主要因素。建議考生,多練習地圖閱讀,從中闡釋背後涉及的空間概念。
延伸閱讀:DSE2025︱核心科/選修科/減壓貼士 即睇最新考試資訊 摘星補底一Take過 (持續更新)
4. 卷一丁部:留意題目的設問字
建議考生,留意題目的設問字。題目含有兩個分題,第一分題設問字多為闡釋及解釋,而第二分題設問字多為討論,需要考生更深入的分析能力及詳盡的討論。
5. 卷二:熟讀有關之地理概念及詞彙
建議考生無論主攻哪些單元,都必需熟讀有關之地理概念。因卷二只設有數據/技能為本/結構式問題及短文章式問題,考生對地理詞彙、概念的掌握及建構穩健,以取得佳績。
地理科「實地考察為本問題」FBQ有哪些答題技巧?
「實地考察為本問題」FBQ的分題框架,主要是按5個實地考察步驟,故考生宜熟讀主要步驟及內容。
- 計劃及準備
- 資料蒐集
- 數據處理、匯報及分析
- 闡釋及結論
- 評估
步驟一:計劃及準備
按考核課題,題目主要考核考生有關之地理議題、問題及現象。建議考生溫習時,先了解各課題相關的問題指引及與實地考察相關的知識或概念。以「轉變中的工業區位」為例:哪些因素決定工業區位?其次,按探究目標,考慮合適的實地考察地點及時間、蒐集數據的儀器等。建議考生可以「六何法」方式引導研習,例如:「何地」(考察地點)及「何時」(考察時間)等。另外,考生需留意蒐集數據儀器的名稱及量度方法等。
步驟二:資料蒐集
考生需了解各主要抽樣方法,包括隨機抽樣、系統抽樣、分層抽樣、立意抽樣及便利抽樣。建議考生可引用日常生活例子,思考及分辨各種抽樣方法的特徵及應用性。
步驟三:數據處理、匯報及分析
考生需了解各項統計方法,包括平均值、中位數、眾數、標準差和相關係數及定性的方法來審核及分折數據和資料,配合適當的匯報方式,包括實地草圖、註釋圖或照片、樣條、表格、圖表和地圖,有助分析蒐集數據和資料。建議考生需了解各匯報方式的好處及限制。
步驟四:闡釋及結論
考生需應用相關地理概念及知識,闡釋蒐集的數據及其他資料憑藉證據、有理據的原因及理論的支持而作出精確的總結、建議可能的解決方法及作出理性的決定。提醒考生,當數據結果不符合相關地理概念及知識時,可考慮人為錯誤及環境限制兩方面。
步驟五:評估
此分題為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多數以開放題(討論題)形式考核考生,亦是佔分最重的分題。考生需評估此次實地考察的優點和局限性,及建議其他可行的取向、改善方法或未來研究的延續。建議考生可思考採用的抽樣方法及其他資料蒐集,是否能提升蒐集數據的準確性及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