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灣區|五邑華工 辭鄉萬里金山夢之三
發佈時間:14:00 2025-03-27 HKT

「阿爸去金山,唔見有錢返,全家望你望穿眼,日日望你早寄銀」是當時五邑的著名歌謠。從歌謠中可以看出留在家鄉的僑眷對遠涉重洋的親人懷有萬分美好的期盼,甚至整個民間的氛圍也都熱衷於對出洋謀生的關注。然而「九九別鄉井,出外洋,十年八載不思鄉,柳色毿毿陌頭綠,閨中少婦惱斷腸」,這樣的歌謠,又道盡了離鄉之人的無奈和家中婦人的思念。


期盼
早期的華工一般是在家鄉找不到活路,娶不到老婆、沒田沒房的無產者。美國鐵路工地上,華工每月工資是26美金,約等於當時清朝的17.3兩庫平銀。雖遠低於白人人工,但相比中國家鄉的農民卻是驚人的收入。「喜鵲喜,賀新年,阿爸金山去賺錢。賺得金銀千萬兩,返回起屋兼買田。」這首五邑童謠,無疑反映了當時僑眷對海外生活最美好的期盼。


歸鄉
海外的謀生雖然艱苦,但是能堅持活下來的華工,多少都能夠存下積蓄。早期的華工不少人都選擇了返鄉,以實現「買地、建房、娶老婆」的初心。於是在五邑的鄉間出現了一輪巨大的建設高潮。這種現象引起了更大的「出洋潮」。往東南亞的「南洋伯」、往美洲、澳洲淘金的「金山客」都成為人們羡慕的對象。甚至他們的家人也被稱為「金山婆」、「金山少」、「金山女」,就連他們的行李箱也被稱為「金山箱」。


銀信
海外華工親人,將辛苦積累的銀錢、物品,不斷寄給親人,並附上一封書信,銀信由此誕生。這些銀信也是華僑移民史、創業史的見證,一封銀信就是一個故事。信中可以看到問候老邁父母的、為不曾見面的嬰孩取名的、鼓勵子孫認真學業的……。望親人珍重、盼遊子早歸、恨不能生前盡孝、嘆自己骨肉分離……。正因為這些銀信包含了近代中國移民的集體記憶,2013年時,銀信入選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


魂歸
願望都是美好的,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雖然有人成功,但更多的人並沒「出頭」,甚至魂斷天涯,「人離鄉賤」莫過於此。「生,不能闔家團圓;死,願享後輩煙火」是出洋華人最後、最卑微的願望。為了這個願望,很多社團如中華會館、仁安醫院、積德社、東華三院等機構都曾進行過長時間、大規模的送遺骸返鄉的義舉。目前的不完全統計,至二戰結束,全世界運回中國家鄉的骸骨超過十萬具。


近年來法國和加拿大亦有為華工悼念和賠償:
本文由鴻文館文化工作室供稿,小白楊出版社策劃。
文、圖:鴻文館文化工作室
其他圖片:星島圖片庫、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
五邑
深圳
嶺南
廣州
東莞
穿越大灣區|東莞習俗 傳統中亦受西風影響?剃頭/賣懶/舞麒麟/賣身節/龍舟月/七姐誕
珠海
澳門
佛山
穿越大灣區|佛山 武術之鄉 經濟繁盛 基礎深 推動建設廣佛都市圈
珠江西岸
穿越大灣區|珠江西岸 400、500年間的滄海桑田與建設改造
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