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灣區|五邑華僑 辭鄉萬里心繫家國
發佈時間:14:00 2025-04-03 HKT

華僑雖然身在海外,然而念祖愛鄉的傳統卻一代代傳承。解決了溫飽的先僑,自然希望自己的家鄉、自己的祖國也能夠變得更好。在實業救國、辛亥革命、民國建設、抗日救亡和改革開放等階段,華僑們是參與者、推動者和見證者。共患難、共戰鬥、齊努力的華僑建立着特有的豐功偉績。
開平赤坎鎮曾是開平的縣城,是潭江上最重要的水運樞紐,有通向周邊39個城市港口的航線:
赤坎度假區有19座廣東省省級文保單位、10座江門市市級文保單位,還有680多座中西合璧的百年騎樓:
延伸閱讀:江門開平景點推介 | 赤坎度假區開幕 3大亮點一文睇清!附購買門票方式、高鐵及自駕停車資訊
建設僑鄉
清末民初,先僑在五邑家鄉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建設高潮。不僅僅是鄉間的居屋、道路,五邑地區也在這個時期開始「半華半洋」的轉變。《甯陽存牘》記載:「寧邑地本瘠苦,風俗素崇儉樸。自同治以來,出洋之人多獲資回華。營造屋宇,煥然一新。服御飲食,專尚華美。婚嫁之事,猶鬥靡奢華,風氣大變。」除了傳統的茶樓、飯店,還出現戲院、冰室、溫泉等新式娛樂,「看電影、吃西餐、打根波(台球)」成為當時最流行的時尚。



華僑為革命之母
晚清,中國在一系列戰爭中都是敗績,海外國民也備受歧視,強大國家、謀求發展成為華僑的迫切心願。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首批成員20多人都是華僑。到1905年,興中會70%以上的會員都是海外華僑。萬眾華僑對革命鼎力支持,不僅僅在經費上解囊相助,不遺餘力,還有不少人捨生忘死,前赴後繼的直接參加到起義中來。其中著名的黃花崗86位烈士中,華僑烈士有31位。孫中山先生為此讚譽「華僑為革命之母」。

延伸閱讀:中山好去處2025|中山一日遊10大景點攻略 必去古天樂家鄉/孫中山故里古蹟/特色美食 深中通道親子情侶旅遊推介
投資興業
辛亥革命之後,封建官僚的管理方式也隨之瓦解,孫中山先生的「中華民族」概念也變得深入人心,華僑與五邑家鄉的關係也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有實力的華僑除了在家鄉大力建設新祠夏屋,還大力的投資興辦企業、農礦業、服務業,甚至還樂於投資學校、醫院、圖書館、僑刊鄉訊、義莊等不以賺取利潤為主的事業。「宗功偉大興民族,祖德豐隆護國家。」是開平立園泮立樓神龕上的一幅楹聯,恰恰可以反映出當時五邑的輿情氛圍。


抗戰救亡
1931年「9.18事變」爆發至1945年的14年間,尤其日軍侵入東南亞、佔領香港,限制了華僑匯款之後,給五邑民眾帶來了空前的厄運。僑眷在家鄉受苦,在外華僑也是救亡心切。五邑僑胞或組建抗日團體,宣傳抗戰;或出錢出力,捐資助戰;或親赴前線,血灑疆場。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全國華僑捐款共13億元,江門五邑僑胞捐了6.8億元,為中國的抗戰作出了重要貢獻。
華僑為抗戰付出不為餘不為餘力:
本文由鴻文館文化工作室供稿,小白楊出版社策劃。
文、圖:鴻文館文化工作室
其他圖片:星島圖片庫、江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廣東開平碉樓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端芬镇人民政府、Trip.com、維基百科、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
孫中山
五邑
深圳
嶺南
廣州
東莞
穿越大灣區|東莞習俗 傳統中亦受西風影響?剃頭/賣懶/舞麒麟/賣身節/龍舟月/七姐誕
珠海
澳門
佛山
穿越大灣區|佛山 武術之鄉 經濟繁盛 基礎深 推動建設廣佛都市圈
珠江西岸
穿越大灣區|珠江西岸 400、500年間的滄海桑田與建設改造
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