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洋醫學智慧|改善血液循環 身心健康
發佈時間:00:00 2025-03-18 HKT

血流(血液循環)狀況的好壞,與我們的身心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本書作者指出,只要調整好血流,就能消除許多令人煩惱的不適症狀。
文:王文宇 圖:星島圖片庫、摘自《血流:體質對症的血循對策》
血流改善4大重點
作者是日本漢方名醫,2013年開設「漢方專門 後樂堂藥局」。年間高達5千人,至今提供累計逾5萬件漢方諮詢。
漢方即是中國醫術,日本人學以致用,並加上自己經驗和見解,研發東洋醫學,中醫學有個核心概念名為「辯證理論」——除了患者煩惱的症狀,同時也會觀察其臉色與舌頭狀態、聲音或呼吸、眼睛狀態等,接着詳細詢問胃腸、排便或生理狀態等細節,綜合分析身體現況,再進一步找出體質或療法。簡言之,中醫「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沿襲於中國的東洋醫學對於血流改善法,整理出4大重點:
一、東洋醫學認為改善「血」的質地與流動是維持健康一大條件。如出現不適,首先「試着找出身體不適的原因,並選擇適合自己的改善方式」,本書介紹相關6種類型的特徵與血液狀態。
二、製造血液的原料來自於每天的飲食。但並不是大量攝取食物就好,重點是適量和適合。作者介紹能增加血量的10個飲食習慣,以及適合體質的食材和食譜。正確調整飲食習慣,就能改善血液循環不良的問題。
三、培養優質血液循環,從日常生活方式入手,包括藉由改善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例如睡眠、沐浴方式、配合四季的穿衣配搭等。
四、若要健康身體好,需要有消除血流凝滯的運動與穴道的認識,可利用運動、肌力訓練、伸展操、按摩或是艾灸等方式給予身體正確刺激,不僅能讓凝滯的血流變得暢通,也能安定精神。
深層睡眠法
俗語說得好,「睡得一覺好,天光無煩惱」,經常不能入睡,入睡又常做夢就是沒有熟睡,說直白一點︰無覺好瞓。作者援引美國大學研究︰「連續兩天只有6小時的睡眠,跟連續熬夜2晚的大腦狀態是相同的。」要解決問題需充分增加體內血液,就能改變睡眠質素,入睡減少做夢,可改善白天的疲倦。作者提示深層睡眠的方法︰晚餐不要吃太多;不要淋浴改浴缸浴;訓練自律,每天的睡眠時間相同,起床時間固定。
「日本人被認為是世界上睡眠最短的民族。」有那一回事嗎?不說不知,日本人普遍好勤力,將「不惜犧牲睡眠,完成工作或課業」視為美德的文化,其實這是破壞睡眠質素的不當行為。作者建議︰「具體而言,晚餐必須在睡前3小時結束。除此之外在睡前1小時洗澡,之後關掉手機、平板電腦或電視,改為做簡單的瑜伽、伸展運動,這樣才是有益有建設性的。」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是醫生,《幸福達人》是他的散文集,講解幸福之道,其中有涉及西方醫學的概念,也是同血流有關︰全身血液流暢,就是健康狀態。他說︰「健康就是感覺不到全身每個器官的存在。」要做如此身心舒暢,就要確保「全身血液沒有阻礙」,當血液流阻塞時,不單止生病,更是不快樂、感覺不到幸福的泉源。
不急不燥,善用時間,本着「淡定有錢剩」的佛系心態,應該可擺脫人生大半煩惱,大家明其白,當會同意渡邊淳一的金句︰原來幸福就是這麼簡單!

《血流:體質對症的血循對策》
作者:今井太郎
譯者:林俞萱
出版:邦聯文化
售價︰$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