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世界的真真假假|星島教室

更新時間:12:40 2023-06-15
發佈時間:12:40 2023-06-15

自從ChatGPT及Midjourney等AI軟件出現,令使用AI的門檻大大降低,要寫文章嗎?只須輸入要點,AI便會幫你從網上的大數據中,生成出一篇符合你要求的文章;要畫圖嗎?只要選出要求和風格,AI會快速地把不同原圖整合起來,為你繪出圖片,質素還很高呢!


難分真與假

AI軟件確實好用,但也會出現資料錯誤的情況,因為軟件從網上搜集相關的資料,再生成(generate)文章,但網上甚麼都有,AI軟件未進化到能辦別真偽,最後只好照單全收,所以下一階段的AI軟件會列出它的資料來源,讓用家自己查核。除了不經意合成錯誤資料,AI亦會製作出令人信以為真的「假資料」。

我們常說「有圖有真相」,但在AI世界中卻不管用。2017年華盛頓大學研究團隊用AI軟件,學習了美國前總統奧巴馬17小時的演講片段,讓機器修改了他的聲音和嘴形,然後演化出一段奧巴馬的假演說片段,旁人看來完全以為是真的,該公司選中奧巴馬,是因為網上有大量他的演講片段,好讓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和推算,試想想如果人人都可用AI製造出不同國家領導人的假演說,可能會引致世界大亂呢!

2021年12月31日的江蘇衞視跨年演唱會上,AI透過動作捕捉、虛擬現實、機器學習等技術,在熒光幕上合成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已故歌手鄧麗君,AI更從她的舊有歌聲中,為她合成了一首新歌,讓她與現今歌手周深合唱了一曲《大魚》。當然身在現場的周深,眼前是甚麼都沒有,但想想AI能令你在熒光幕上看到已故歌手與真人對話和合唱新歌,確是令人毛骨悚然。

最近有科學家群起要求管制AI的發展,是擔心像電影情節般,機械人反過來統治人類嗎?當然不是,因要機械人有自己的思想行為,需要進行大量的非監督學習(unsupervised learning),過程相對複雜,暫時這科技仍緩步前行。那是擔心學生常用AI的生成軟件,將來不懂得寫文章和畫畫嗎?也不是,幾十年前計算機平價出現,大家都怕學生只靠計算機,變成不懂計數,後來計算機可加入程式計算,大家配合學習,成為了很好的輔助學習工具。那麼人們為甚麼提出要監管AI軟件?其中一個原因是AI生成的文章,真假難辨,可能會引起混亂和道德上的問題。


道德考量

F1「車神」米高舒密加自2013年遇上滑雪意外後,一直要卧牀治療,10年過後,他的身體狀況仍然是外界的焦點。德國一本八卦雜誌《Die Aktuelle》最近以舒密加作封面,標上「首次訪問」及「世界轟動」的字眼,當大家都以為舒密加真的接受訪問時,他的家人狀告該雜誌,原來舒密加從沒接受任何訪問,那只是雜誌社用AI軟件生成的訪問。其實要作一篇假訪問,自己一個人關上房門,也可弄出一篇文章來,雜誌社利用AI軟件,從網上收集過往車神接受訪問的片段及文章,擬訂一些新的問題,讓電腦推算他的答案,過程快捷方便,但……這是偽造的、犯法的、侵犯私隱和傷害別人,所以在道德上,AI不知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立例是規管使用軟件的人。另一方面,作為享用者,我們在茫茫無際的電腦世界,當接觸到不同資訊時應怎樣做?那便要慎重地「事實核查」。


事實核查(Fact Checking)

同學們接收了一些有趣奇怪的資訊,會趕快轉出去來爭取別人的點讚,但有否想過那些資訊是錯的嗎?假的資訊會否引起混亂,造成傷害?

《戰國策.秦策二》有一個關於「曾參殺人」的故事。話說曾參的家在費地,費地有個跟曾參同名同姓的人殺了人,有人向他的母親說:「曾參殺人了!」曾母聽後說:「我兒子絕對不會殺人的。」沒多久,又有一個人跑來說:「不得了,曾參真的在外面殺了人。」他的母親聽後仍然不去理會這句話。又過了一會兒,第三個報信的人跑來對曾母說:「曾參的確殺了人。」曾母心里驟然緊張起來,覺得那是事實,急忙扔掉手上的工作,端起梯子,越牆逃走了。這故事教導我們不要胡亂相信流言,亦叫我們知道以訛傳訛的恐怖。

事實核查包括查考資料來源、比對其他資料、向當事人考證和仔細思量,很多事情當你冷靜下來思考,便會發覺資料不可信,這種存疑思考的精神,正是創科學習的精髓。當然事實核查還包括不會胡亂轉發,那三個未經事實核查便跑去嚇曾參母親的人,對流言要負上很大的責任。

馬雲曾說機械人只有晶片,但人類卻有心臟,所以AI機械人不會取代人類,但我們在使用AI軟件時,要學習辨別真偽,確保守法和顧及他人,因我們是人類,有我們的思想,也有我們的價值觀。


小思考,大智慧

1. 去年9月,一名男子使用「Midjourney」人工智能創作繪圖,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的藝術比賽中獲獎;今年4月,一幅以AI繪圖的圖像,在Sony世界攝影大獎中獲獎。你覺得公平嗎?

2. 你認為使用AI應用程序需要訂立哪些規則?

3. 進行事實核查時,我們除了要查考資料來源、比對其他資料、向當事人考證和仔細思量外,網上有沒有一些可靠的資源可以幫助我們進行事實核查?


參考答案

1. 這兩件事件令大眾產生不少討論,有人認為利用AI創作藝術是不公平及作弊的行為,批評AI創作有違創作本義,更說這是人類藝術的末日;不過也有人認為,在19世紀相機面世時,也有人擔心彩色攝影會取代畫家;又例如音樂合成器的出現也有人擔心音樂家會被取代。不過,現在畫家或音樂人仍然存在。未來如何解決AI與傳統藝術競爭的問題,仍須進一步討論及思考。

2. AI應用程序為人類帶來很多好處,但開發時也應該要合法、尊重個人私隱、公平、不歧視、符合普世道德價值等。中國網信辦在4月發布有關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服務管理的規定草案,要求AI服務商必須經過政府的安全評估。世界七大工業國集團(G7)在2023年5月亦列出5大AI監管原則,包括法治、正當程序、民主、尊重人權及利用創新機會;美國在2022年亦公布了《人工智能權利法案藍圖》,闡述部署人工智能系統需要考慮的準則,證明世界各國都重視使用AI的操守。

3. 以往新聞媒體從業員會查核事實真偽,才發放給讀者及觀眾,大大降低了假新聞對我們的影響,不過隨着技術發展,還有社交媒體的普及,成為「假新聞」的溫牀。由2019年,香港出現了香港大學新聞與媒體研究中心的Annie Lab、浸會大學傳理學院的浸大事實查核(HKBU Fact Check),以及由一批新聞工作者和學者組成的事實查核實驗室(Factcheck Lab)。這三個組織都獲得國際事實查核網絡(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 IFCN)的認證,都可協助我們進行事實查核。當然,同學提升自身的資訊素養更為重要。


文: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校長、教育評議會主席蔡世鴻、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副校長鄭俊傑

本欄逢周四刊登,由教育評議會邀請資深中小學老師、校長及大學講師撰稿,旨在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STEAM學習材料,引發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將學習融入生活,培養學生的世界觀、敏銳的觸覺、積極學習的態度。


延伸閱讀:

語音識別的奧秘|星島教室

Hello Motor!探索STEAM道路|星島教室

磁浮陀螺 — 樂與學|星島教室

加密,究竟有幾秘密?|星島教室

〈天問〉|星島教室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