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日本樓憂地震化為烏有? 法例早規定購保險 賠償分四級 上限僅5,000萬日圓

更新時間:06:00 2024-08-14
發佈時間:06:00 2024-08-14

日本九州宮崎縣早前發生黎克特制7.1級地震,隨後日本氣象廳發布「南海海槽地震臨時信息」,引起市民和遊客恐慌。由於日本位處地震帶,不少海外投資者亦擔心投資日本樓,一旦遇上地震及火災,投資物業隨時化為烏有。然而,當地1981年已修訂了《建築基準法》,1981年後所建物業抗震程度需達7級,因此在日本買屋時,建議盡量購入有新耐震基準建築認證的樓宇,即樓齡最好不多於43年。此外,投資者亦要留意,投資日本樓必須購買地震保險及火災保險。

1981年修訂《建築基準法》

翻查資料顯示,1978年日本宮城發生強度7.4級地震,威力引發了60厘米高的海嘯,該次地震對建築物造成嚴重毀壞,有1,183幢房屋被徹底摧毀,另有5,574幢房屋被部份毀壞。日本政府其後於1981年修訂了《建築基準法》,由修訂前的建築物一般承受震度為5級地震,改為1981年後期所建樓宇必須承受6至7級的地震,成日本建築安全重大的轉捩點。

只要在1981年6月1日以後取得「建築確認證書」所蓋的物業,都符合「新耐震基準」。在新耐震法後購得的房屋,大多不必擔心防震問題,反之屋齡超過30﹑40年的房屋因建築年期較長,當時建築法規要求較現時寬鬆,故沒有近幾年建成的房屋來得安全。

日本抗震技術分為三大類

日本的抗震技術達至國際水平,其技術分別有耐震、制震或免震。抗震能力即是基本抗震,取決於建築結構設計,如地質、建築用料、工法都計算之內,以主體樑柱結構吸收地震能量。制震則是樑柱間的避震器,一般會在物業的樑柱間裝設油壓型阻尼器。當遇到地震時,油壓缸運行遂以抵抗力來抑制搖晃時的作用力。

至於要達到免震技術,在興建時會把加設免震設備,把地表和建築本體結構間發揮緩衝作用,將地震波的力量轉移至可移動的隔震墊,效力可減去兩至三成的地震力度。

不同建築材料有何分別?

日本樓主要分為RC(鋼筋混凝土)、SC(鋼骨)及SRC(鋼骨鋼筋混凝土)3種建築材料,其中SRC是指鋼骨為主要結構,再加入鋼筋在外圍包覆混凝土:RC則是以鋼筋為主要結構,之後加入混凝士。以前SRC比RC在耐震方面出色,但技術發展至今,差距已不大,兩種都耐火、耐用、耐震。RC比較適合多樣性的結構設計,但是重量太大,不適合在地基軟的地方使用,而SRC則因為技術含量較高,建設價格比較昂貴。

日本樓主要分為RC(鋼筋混凝土)、SC(鋼骨)及SRC(鋼骨鋼筋混凝土)3種建築材料,其中SRC是指鋼骨為主要結構,再加入鋼筋在外圍包覆混凝土:RC則是以鋼筋為主要結構,之後加入混凝士。
日本樓主要分為RC(鋼筋混凝土)、SC(鋼骨)及SRC(鋼骨鋼筋混凝土)3種建築材料,其中SRC是指鋼骨為主要結構,再加入鋼筋在外圍包覆混凝土:RC則是以鋼筋為主要結構,之後加入混凝士。

購地震保險必需同時購火險

另一方面,投資日本樓必須購買地震保險,顧名思義,就是補償地震造成的損失的保險,不僅涵蓋地震本身造成的損害,也涵蓋地震引起的海嘯、火災、火山爆發等造成的損害。同時,單獨購買地震保險是不可行的,必須同時購買火災保險。

一般地震保險承保範圍均涵蓋住宅大樓及屋內的家庭用品,當大規模地震發生時,損失可能難以估量。不過,日本地震保險是由政府再承造保險的,意味政府可承保私人保險公司無法承保的金額,是一種公共性的政府保賠保險。 

地震保險賠償分四個級別

賠償方面,地震保險將根據受損程度分為四個級別,支付的保險金額取決於不同級別。其一是全損,賠償保險金額的100%;其二是重大損失,賠償保險金額的60%;其三是輕微損失,賠償保險金額30%;其四是部份損失,賠償保險金額的5%。一般而言,建築物的賠償上限為5,000萬日圓(約263萬港元),家庭用品賠償上限為1,000萬日圓(約53萬港元)。火災保險則會根據理賠員對損失程度的調查結果,作出實際損失金額的賠償。

另外,一旦保險無法賠足,亦可利用修繕積立金補底。曾有地震倒塌的物業,保險賠償七成損失,修繕積立金再賠償另外三成損失。所以投資日本樓時,如果修繕積立金為零,意味業主可能要自己「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