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育兒】學校趕潮流開YouTuber班 培養孩子創意、自信、表達技巧

更新時間:06:30 2022-07-28 HKT
發佈時間:05:00 2022-07-28 HKT

你的孩子想成為YouTuber嗎?近年小朋友多了接觸YouTube,難免對成為YouTuber感興趣,甚至經已自設頻道分享生活大小事,有小學及機構就看準他們這方面的創意及潛力,開辦相關課程。而在本港爆發第五波疫情後,全港中小學及幼稚園提早放暑假,致使本學年暑假縮短至不足一個月,如何讓子女好好利用「增值」自己,或許可以考慮這類有關兒童KOL、YouTuber的暑期課程,讓小朋友學到不同拍攝及後期製作技巧之餘,同時訓練口才、自信和培育創意。

陳嘉碧校長指小小KOL培訓課程既可訓練學生的演說能力,亦可提升他們的自信心。
陳嘉碧校長指小小KOL培訓課程既可訓練學生的演說能力,亦可提升他們的自信心。

 

以往學生們的理想職業大多是醫生、律師、老師等,但在疫情下,學校須採用Zoom網上教學,小朋友亦喜歡在YouTube觀看玩具開箱、故事演講等短片,令小朋友有更多機會接觸網絡世界,從而產生對影片拍攝,甚至萌生做KOL、YouTuber的興趣。就像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將在暑假開辦小小KOL培訓課程,讓小三至小六的學生參加,反應踴躍。

 

從課程看孩子創意無限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校長陳嘉碧指,由小學階段起培養學生對多媒體創作的興趣,可以讓學生發揮想像力及創造力,校方購入拍攝器材及軟件,指導學生如何拍片、剪片,在鏡頭前流利地說話,既可訓練學生的演說能力,亦可提升他們的自信心。「除了KOL培訓課程,學生在暑假將忙於搵題材拍片,參加學界創意多媒體達人企劃比賽。我們學校去年有二十人參賽,今年參賽人數則飆升四倍至一百人,反映愈來愈多小學生對成為KOL、YouTuber有濃厚興趣。」校方鼓勵學生參與多媒體創作之餘,亦不忘教導學生何謂知識產權,提醒學生在互聯網世界不可盜用他人作品及抄襲。

該校小小KOL培訓課程負責老師王穎妮稱,課程會教導學生電子繪圖、修圖,甚至製作動畫;另一方面會引導學生找拍片的題材,他們需要「自編、自導、自演」,校園生活、玩具開箱、打機秘技等,都是學生的拍片靈感來源。

由於短片是學生自行構思,所以王老師直言當中全是他們感興趣的內容,亦因此他們總是無懼鏡頭,創意無限,可以流暢地演繹,而且顯得非常雀躍,學校亦會在軟件使用上提供協助。「學生學習快,創意無限,拍攝的短片水準不錯。」王老師稱,不少學生完成影片拍攝後,會上載至個人頻道及學校頻道供同學欣賞,吸引其他學生加入拍片行列。

學生們正學習如何控制燈光,令影片效果更佳。
學生們正學習如何控制燈光,令影片效果更佳。

 

拍片花工夫勝在成功感十足

參加課程的小六學生李智滔本身早有不少拍片經驗,他指最初是因為覺得拍片可以為他人帶來歡樂,於是嘗試把自己砌玩具及模型的經過拍成數分鐘的短片。「學校教懂我們拍片、剪片等技巧,最初的確挺難的,幸好慢慢就掌握到。」至於將來會否想成為職業YouTuber,年紀小小的智滔有自己的見解,並曾上網搜集資料,知道YouTuber的收入不穩定,需靠廣告、訂閱人數來維持每月收入,故未必適合視為終身職業,他認為隨心拍片分享,更開心及有成功感。

同校小五學生劉樂瑩亦喜歡拍片,她指拍片講求流暢度,要有背景音樂配合,惟亦要了解音樂的版權問題,事前需要不少準備工夫。「每次拍片我會先定下拍攝主題,有時是關於學校生活,部分則是玩具介紹,然後會記熟對白,盡力做到最好。」她笑言整一條兩至三分鐘的短片需時兩、三日,過程不易,但卻從中得到很大滿足感。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開班教學生剪片,反應踴躍。
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開班教學生剪片,反應踴躍。

 

香港青年協會亦在暑假開辦兒童YouTuber班,歡迎六至十二歲的小朋友報名參加。負責兒童YouTuber班的青協筲箕灣青年空間導師林靜莉(Jeannie)指出,做YouTuber的基礎上需包含理論及實踐兩方面,最重要是如何協助小朋友把天馬行空的想像實踐出來,課程首先會讓小朋友對YouTuber有正確的認識,並了解這個行業的發展,之後再指導小朋友的拍攝技巧。「由拍攝工具、收音技巧、剪接運用、上載YouTube至如何與觀眾互動,整條片的誕生過程小朋友均需學會掌握。」林靜莉強調,課程十分重視小朋友的創意,他們要在上課後提交一條短片,嘗試從一個YouTube創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創作,構思有趣吸引的題材。而短片的內容全由他們自行決定,並需向導師講解創作意念,讓小朋友確切感受到做YouTuber是怎樣的一回事。

青協筲箕灣青年空間在今年三至四月曾舉辦兒童Youtuber 網上班,吸引不少小朋友參加。
青協筲箕灣青年空間在今年三至四月曾舉辦兒童Youtuber 網上班,吸引不少小朋友參加。

 

文:佘君儀   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