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天氣成日咳 中醫話分清呢種特質 薑茶、羅漢果咪亂食
發佈時間:14:26 2022-10-15
嬰幼兒鼻腔比成人短、黏膜柔嫩、毛細血管豐富,感染後充血水腫明顯,鼻腔便容易堵塞以致呼吸、吸吮困難,出現咳嗽等症狀。臨牀上咳嗽是嬰幼兒發病率較高的症狀,其致病因素複雜且多樣,加上嬰幼兒體質嬌嫩難以勝藥,故治療頗為棘手。
咳嗽屬生理反射 別一咳即用止咳類藥物
現代醫學認為咳嗽是多種呼吸道疾病的典型症狀,可以是感冒、支氣管問題、肺炎等,通常根據病因分別給予消炎、抗感染、化痰止咳、抗過敏等治療,可惜產生耐藥性的個案不乏,有臨牀觀察指出對嬰幼兒免疫力造成一定的損傷,療效未能讓患兒父母滿意。
必須留意,咳嗽是機體的生理反射,通過咳嗽機體能清除咽喉部和下呼吸道中過多的分泌物、清除吸入的有害顆粒和異物等,因此緊張型父母應考慮是否見小朋友一咳便隨即用止咳類藥物。然而過度的、劇烈的、頻繁的咳嗽,對患兒不利,尤其是嬰幼兒,故建議這種專業的鑑別還是盡早讓醫生介入協助為佳。
喝生薑茶有機會加重病徵
有研究指嬰幼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體百分之九十以上為病毒,所以抗病毒及減輕上呼吸道局部充血水腫是治療的關鍵。但對已排除急性上呼吸道者,卻咳嗽反覆不瘉,可考慮中醫治療。
但是中醫治咳嗽分型極為複雜,除要分清虛實外,還要以寒、熱、濕、痰等來鑑別,故自古有說「名醫不治咳喘」或「窮人怕屋漏,醫師怕咳嗽」等俗語。舉例因寒邪而引發的咳嗽,錯服羅漢果之食療可以更糟;因熱邪而發作的,飲乾薑或生薑茶等,症狀定必加重;有父母看了廣告或與朋友聊天時得知猴棗散止咳化痰好,便自行購買讓小朋友服,但未見療效者,或見咳嗽加劇者不乏。猴棗的性味是苦寒,主要功效是豁痰定喘鎮驚、清熱解毒消腫。按「熱者寒之」的治療原則,它是針對有熱象的咳嗽,如痰多色黃粘、高熱、咽喉腫痛、舌質紅苔黃、大便乾硬等症狀,加上嬰幼兒的臟腑及身體機能比較幼嫰,過寒涼之藥易損傷嬰幼兒的陽氣,就算是臨牀中醫師用藥亦非常謹慎。
中醫治病與西醫的概念及思維模式有異,中醫治病以抓住「證」為主,單以咳嗽的症狀便購買止咳或鎮咳的中藥材,往往結果是適得其反,故強烈建議父母不可人云亦云,不宜隨便服用偏方,應該讓醫師作對症治療。
幼兒難服藥可推拿
對不接受口服中藥者,可穴位敷貼,取穴多以天突、膻中、足三里、肺俞等為主,敷貼則以杏仁、紫苑、枳殼、桔梗、甘草等藥材為主,但凡用藥,建議先向中醫查問是否適用。
另外,筆者亦建議在家跟患兒推拿,首先讓患兒坐好,父母可站於其側後方,用一手的食指及中指揉按膻中及肺俞穴各約兩分鐘,再配合推肺經約五分鐘。揉時力度不宜太大,見微紅即止,此法安全、無副作用,因舒服而多受嬰幼兒歡迎,比較值得推薦。
至於飲食方面也有一些注意事項,就是咳的時候應避免吃海鮮。許多長輩以為多喝魚湯對身體好,見小朋友咳便立時煲魚湯以望紓緩,但有時反而使病情惡化。如果BB正在咳嗽,並以吃人奶為主,那麼媽媽都應該戒吃海鮮。
執業中醫及針灸師,少年時曾患鼻咽癌及血癌,曾旅居英國行醫,師承孟河醫派國醫大師朱良春教授、婦科不孕名醫趙可寧教授、風濕免疫病名醫周學平教授、著名針灸大師盛燦若教授及眼科名針灸醫師謝奇醫師。
文:呂澤康中醫
圖: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