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本土文化 ︳日常生活滲入香港文化 和孩子玩兒時玩具重溫童年回憶
發佈時間:01:33 2023-01-13
在七、八十年代成長的香港人,經歷過經濟起飛、父母為口奔馳的童年生活,兒時好吃的零食、追看的電視劇、好聽的歌曲,甚至是在家中幫忙「剪綫頭、穿膠花」幫補家計的刻苦時光,構成美好的童年回憶。這群七十後、八十後現在已為人父母,在現今人人一機在手的世代,更加令人懷念童年生活的簡單美好。為了讓子女對香港文化有進一步認識,有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滲入香港文化,暫時放下手機、電腦,陪孩子玩玩那些年的傳統遊戲,遊走老區重拾童年回憶,讓孩子認識父母的兒時點滴,又能加深對香港文化、歷史精神的了解。
從穿膠花講解香港由漁港變世界工廠
張太育有一名四歲女兒Charlotte,她不諱言,現今的小孩幸福無憂,無法體會刻苦勤勞的生活,甚至有少許「大小姐脾氣」,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會情緒失控,暴跳如雷,張太希望女兒明白幸福非必然,因此每當新聞報道、舊電視劇集播放有關老香港的生活情況時,張太都會在旁詳細向Charlotte講解,上一輩是如何努力為生活奮鬥。「有時見到塑膠玩具,會同個女講以前好多小朋友都要幫手穿膠花,同時講解香港如何由轉口港搖身一變成為世界工廠,製衣、塑膠玩具都好出名,等小朋友對昔日香港的發展有一定概念。」
兒時必玩 跳橡筋繩、飛行棋
兒時的遊戲及玩具,亦是孩子認識老香港文化的素材,張太指傳統遊戲簡單、有趣,像跳飛機、跳橡筋繩、波子棋、飛行棋、東南西北、各類摺紙等,都是價廉物美的兒時玩物。「現在的小朋友成日買玩具,玩一陣又唔玩,不懂珍惜,所以我會同女兒講,爸爸媽媽小時候沒甚麼玩具,想玩就自己整,例如橡筋繩,用橡筋一圈一圈互相扣着,形成一條長長的繩,可以幾個人一齊玩。」又例如跳飛機,可以去遊樂場免費玩,一群小孩子排隊輪候,可學會排隊,又講求平衡力,十分有趣,新一代的小孩試後亦玩得不亦樂乎。
點擊圖片瀏覽我們的童年回憶:
從日常生活到多元展覽 帶領孩子認識香港文化
充滿懷舊氣息的屋邨老舖、街頭小食、博物館等,都蘊藏許多港人的集體回憶,張太建議家長們可以由淺入深,從日常生活帶領孩子認識香港文化,平日與孩子在街邊買炒栗子、辣魚蛋,到茶餐廳吃菠蘿油,可以一併講解小販文化、香港作為美食之都的特色;放假時一家人亦可以到不同博物館參觀,透過多元化和生動活潑的展覽及節目,讓孩子欣賞文物之餘,還可以加強對香港的歸屬感。
文:佘君儀
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