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嚴等於要對孩子惡?管教用武力不及這類適量「處罰」︳麥太育兒秘笈

更新時間:18:29 2024-05-31
發佈時間:18:15 2024-05-31

在之前的文章中,分享了一些我對不同父母管教模式的看法。許多家長讀完後都私信我,希望深入了解有關管教的問題。其中有一位媽媽向我分享,她的孩子經常在公共場合亂跑亂叫,不論她使出甚麼方法,孩子仍然不聽從她的指示,氣上心頭的她終於忍不住對着孩子破口大罵,結果孩子的行為非旦沒有改善,反而愈來愈糟,並說出「我最討厭媽媽了」這種讓人心碎的話,令這位媽媽感到心力交瘁。到底「管教」該如何拿捏收放確實是一大學問,父母要做得恰如其分,有規範而不會太嚴苛,才可培養出身心健康和自信的孩子。

適當的規範 立場要堅定

不少研究發現,要培養孩子的內在紀律和長大後適應社會的能力,父母應趁孩子年紀尚幼,特別是兩至三歲左右時加以管教,訂下合理、明確及清晰的規範;而作為父母必須堅守底綫、有堅定的立場、始終遵守所制定的規範。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然而,我們需要明確一點,管教並不等同於責罵。當我們責罵孩子時,往往是出於情緒的控制和發洩,而不是出於教育的目的。這樣的管教方式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自尊心造成傷害。孩子經常被罵,就會以為自己是壞孩子,漸漸潛移默化地相信自己是「壞孩子」而不是「好孩子」!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外子和我都屬於溫和派父母,但這並不意味放任我們的孩子。在明山、明詩年幼時,我們便以清晰、簡單的語句,讓他們明確知道自己應該做甚麼。例如在進餐時,我們會對孩子說:「現在是吃飯時間,孩子們要坐在飯桌上好好吃飯,不可以四處走動。」這樣的指令簡單清晰,讓孩子容易理解和遵守。另外,父母也可以適時地給予孩子一些正面的鼓勵,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是個好孩子而做出積極的行為習慣。

過於嚴苛影響孩子自信

我曾接觸過不少案例,當孩子長期受到責罵,可能會讓他們感到壓力和焦慮,進而影響孩子的學習和記憶能力,使學習成績下降。此外,長期受到責罵也可能會讓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變得疏離,甚至失去信任和尊重;更甚的是會令孩子誤以為父母不愛他而對父母產生敵意和反感,進而出現反叛、刻意挑戰父母權威等的不良行為,形成惡性循環。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在我們管教明山和明詩的過程中,外子和我從未以大聲責罵的方式對待他們。取而代之的是冷靜而嚴謹地和孩子進行溝通,讓孩子明確知道他們的行為對別人和自己有甚麼樣的影響和後果。

回想明山、明詩小時候打架,外子和我會即時指出他們的不對行為,教他們無論如何都不應付諸武力,告訴他們往後怎樣改善、做得更好,而不是大罵他們是頑皮孩子。如有需要,更會有適量「處罰」,例如縮短該天外出玩耍的時間。孩子的適應力高,久而久之便會學懂接受規範,繼而培養出內在紀律。

比起體罰,其他較為溫和的適量處罰可能更奏效。(圖片來源:PhotoAC)
比起體罰,其他較為溫和的適量處罰可能更奏效。(圖片來源:PhotoAC)

麥何小娟 - 資優教育及兒童發展顧問
從事兒童發展、行為及情緒治療超過35年;教育碩士、美國註冊職業治療師(兒科)

Facebook專頁 「兒童發展顧問麥明詩媽媽」
Instagram @makhosiukuen
Email: [email protected]

麥何小娟 - 資深教育及兒童發展顧問
麥何小娟 - 資深教育及兒童發展顧問

相關文章︳細個唔乖大個自然會變好?行為問題會影響學習能力 家長要及早正視︳麥太育兒秘笈

相關文章︳麥太育兒秘笈︳過度保護易不聽指令 小孩子「不聽話或任性」應這樣做!

 相關文章︳事業與孩子兩難全?要孩子獨立 做父母別把所有責任「攬上身」︳麥太育兒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