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YouTube頻道教小朋友 冀新一代說好廣東話 Uncle Calvin林偉豪:「我想做譚玉瑛哥哥!」︳人物專訪

更新時間:21:19 2023-12-18 HKT
發佈時間:21:19 2023-12-18 HKT

人物專訪︳前前後後19年,新聞與傳播學系出身的林偉豪(Calvin),做過電台節目主持、司儀,於司儀範疇持續建立名聲,大大小小的品牌活動都會看到他的蹤影,不過他還是選擇於疫情時涉獵幼兒教育,於YouTube開設頻道教小朋友廣東話,當你以為他只是為了在一塊「綫上學習」的大餅中分一口滋味,其實他的初衷遠比你想像中具意義。

開「Uncle Calvin廣東話教室」主打幼兒觀眾

引言中提到的19年,正是筆者認識Calvin的時間。從大學時代,到傳媒活動中偶遇,再於社交平台連繫上,知道他會開YouTube頻道時不驚訝,驚訝的是內容主打群竟是一班零至六歲的幼兒。如果你認識他,或者有看過其「Uncle Calvin廣東話教室」YouTube頻道,會知道這件事「唔係講玩」,不論是影片內容、插圖比例、開場白,甚至Z攝影機擺置的方式,處處是細節,跟Calvin這個從來都一絲不苟的人設很匹配。

林偉豪(Calvin)- 「Uncle Calvin廣東話教室」YouTube頻道創辨人、資深司儀、導師(圖片來源:《親子王》)
林偉豪(Calvin)- 「Uncle Calvin廣東話教室」YouTube頻道創辨人、資深司儀、導師(圖片來源:《親子王》)

要優質到  小朋友「扭計」非看不可

這個「為孩子創作 為未來創作 優質廣東話教學」頻道的影片主要分兩類,一種是為二至四歲小朋友而設,內容圍繞顏色、形狀等基礎知識,Calvin會按香港幼稚園教甚麼、用哪種教學法等去製作,透過強烈的視覺帶動小朋友的聲音及語言發展;另一類影片則為四至六歲的小朋友設計,會加入一些複合知識。「如刷牙,我會『出口術』叫他們自己刷、教導如何向上刷向下刷;有時亦會談及禮貌用語,教何時講多謝、唔該,成日講英文的小朋友其實不太懂得分辨兩者。亦有少量影片供一直追隨我,已經長大了的六至八歲小朋友而製。」開設頻道前,他曾經做過一個市場調查,最終獲得100個家長回覆,得出三個結論:要收費不會有人睇、廣東話內容不會是家長首選、影片必須要「聽得好」才對學語言有幫助。就此,他想到了要製作優質的作品,要小朋友「扭計」非看他不可,頻道才可突出叢圍。於是,他套用了於大學所學到,以及在傳媒工作的經驗,再以小朋友角度,製作出一條條影片。

這位司儀深得各大小品牌喜愛。(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這位司儀深得各大小品牌喜愛。(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廣東話最重視口型,因此他刻意在鏡頭前表現誇張,讓孩子知道要字正腔圓必須張開嘴巴,同時清楚每個讀音的口型;另外選來「郭富城咪」,務求收音設備緊貼臉部,準確地收到他發出的每一個音;他又特別用上4K拍攝,配合顏色與得當比例的插畫,孩子看得清清楚楚之餘,也同時吸引他們的眼球。

(圖片來源:《親子王》)
(圖片來源:《親子王》)

隔着鏡頭的親和力

優質的關鍵,也在於親和力。Calvin於表情及表達上落足功夫,每次click開影片,都會聽到「我叫Uncle Calvin,你叫咩名呀(停頓,然後把手放在耳邊作聆聽狀)」,並且會在適時停頓,讓孩子跟着他讀,例如「蘋果……(停頓)嗯!讀得好好呀!」,巧妙地運用了幼稚園老師的教導方法,不時鼓勵;同時於攝影機設置上,特別把鏡頭較低一點,感覺就像一個大哥哥向下望着小朋友一樣,給予他們權威、信任、親切感。「感恩自己讀新聞系出身,參考了新聞主播拍攝方式,希望自己彷彿真的站在小朋友前面,大家距離會拉近一點。我還有一個堅持,就是絕不講『BB話』,好讓小朋友學到正確的廣東話發音。」

(圖片來源: Uncle Calvin 廣東話教室)
(圖片來源: Uncle Calvin 廣東話教室)

不過,為何是廣東話?明明香港家長普遍鍾愛孩子於YouTube上看英文、普通話影片,覺得這些語言才是非學不可,而廣東話天天涉獵,哪還有吸引之處?Calvin也坦白,在問卷調查中,第一條他已經問道「你會讓小朋友學廣東話嗎?」,而回答「會」的人近乎零,然而從其頻道中的訂閱人數,由最初的100個,兩年半後增加至兩萬多個,就知這條路沒行錯。「問卷的鋪陳,讓我逐步知道家長需要,加上YouTube沒有相關內容的頻道,讓我有空間去創造,那怕這個市場很小,也想盡綿力讓新一代小朋友識得講廣東話。

(圖片來源: Uncle Calvin 廣東話教室)
(圖片來源: Uncle Calvin 廣東話教室)

廣東話緊扣隔代關係

在Calvin心目中,廣東話很重要,他不但是香港人的母語,更是隔代良好溝通的必要手段。自問生於一個幸福家庭的他,深明家人間的溝通、了解與建構關係密不可分,當一家人相處快樂熱鬧,小朋友都會感到愉悅、有被保護的感覺,從而減少孤獨感,特別是眼看身邊的小孩滿口英語,一回家,和祖父母即對不上嘴,他感到可惜,因此萌生起想教小朋友廣東話的念頭。「大學三年班時,我做過一個關於小朋友成長的節目,訪問了許多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家,知道六歲以下是小朋友的語言發展黃金期,我不想他們錯過。」

(圖片來源:《親子王》)
(圖片來源:《親子王》)

不管是否獨生,甚或朋友 不多,都想小朋友長大後, 記得曾有我陪伴他們。

由2004年開始擔任司儀,到同步做過電視台節目、電台、入校園執教鞭,他成了說話技巧的專家,於過程中發現小朋友要廣東話講得好,必須從很小的時候開始,一旦錯過,便很容易被英文影響廣東話咬字、被普通話影響廣東話用字,去到20歲已難以挽回,這強化了他要做Uncle Calvin這件事,決心於2020年12月推出頻道。「當時以為疫情像SARS,很快過去,因此根本沒有想過為小朋友打造『綫上學習』這回事,而不過想滿足自己初心。」做了三、四個月,因着一位媽媽分享了他的影片到媽媽群,Uncle Calvin一炮而紅,不消半年已開始穩步上揚,建立了自己的「鐵粉」,好評越來越多。

(圖片來源:《親子王》)
(圖片來源:《親子王》)

正評越多  拯救的其實是自己

Calvin視所有評語為打造頻道的靈感泉源,因此他經常說「家長、孩子與頻道一起成長」,同時把感動自己的評語視作動力,繼續默默耕耘。「頭兩個月,每條片得十幾個views,幸有家長於facebook傳訊息讚揚,才可咬緊牙關拍落去。後來陸續收到家長傳來影片,是他們的子女在看我的頻道,很窩心。」Calvin最深刻的是一位澳門爸爸的來信,他的兒子有特殊學習需要,只能在家學習;基本上開着電視,他也只能看到閃閃亮光,但聽覺卻很靈敏,一次偶爾聽到Calvin的「港鐵站」系列影片,被那「嘟嘟嘟嘟」聲吸引,從此愛上了頻道。這爸爸拍了一條短片,是男孩100%模仿出Calvin其中一條分半鐘長的影片內容,說道「或者你未必明白,但作為SEN小朋友家長,看到他們成長,那感動是無法形容」,令Calvin忍不住留下男兒淚。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當越來越多家長給予正面回響,Calvin就越覺得是家長和小朋友拯救了自己。回想起疫情第一、二波來襲,他當是放假,至2021年第三波疫情,整年無show無工作,天天賦閒在家,Calvin開始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以前習慣了經常外出見人、做節目,堂堂大男人,現在卻整年在家煮飯洗衫!直至做影片開始有回響,才覺得自己有貢獻。是家長與小朋友令身處低潮的我重拾目標,知道未來計畫,又原來自己這麼喜歡小朋友。」他的目標,是希望成為「譚玉瑛哥哥」,像譚玉瑛一樣深入民心、值得信任,以及陪伴小朋友成長。「現世代的孩子經常有着孤獨感,我希望他們記得,即使小時候沒有兄弟姊妹,甚或朋友不多,都有我這個Uncle Calvin陪着成長。」放眼全球,成功的YouTuber比比皆是,不過正如Calvin套用藝員如慕蓮曾說過的一句「勿以善小而不為」,在這個平台教小朋友廣東話雖然難,但只要有人需要,再難都值得,可以給予別人價值,已說得上成功。

因為Uncle Calvin的成功, 他受邀出席幼稚園的聯校畢業禮,為此他受寵若驚又難掩興奮。(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因為Uncle Calvin的成功, 他受邀出席幼稚園的聯校畢業禮,為此他受寵若驚又難掩興奮。(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Uncle Calvin給家長的話

要提升小朋友的中文不難,不過就要從日常生活着手,父母更必須多加提醒自己:


1.    將學中文變得好玩
要令小朋友不怕中文這個語言,首先要將中文變成可以玩的事,如善用學習遊戲卡、網上學習資源等。


2.    處境化
在家營造中文語境,如平時多為傭人姐姐湊,那周末爸媽在家時就盡量說廣東話,以及營造處境,如每逢到長輩屋企一定要講廣東話,好讓他們適時運用。


3.    別把中文與責備掛勾
家長必須控制好自己,特別是不要在日常玩、相處的時候用英文,責備時則講中文,小朋友很容然將兩者掛勾,自然就不喜歡中文了。


文:胡亦桐
圖:黃頌偉、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場地提供:The Big Things Playground

相關文章︳不想孩子走舊路 江若琳Elanne:囝囝令我重新 學一次「做人」!︳星級教養

相關文章︳2023杭州亞殘運第一獎牌得主 13歲港產小飛魚吳卓恩:「我想成為下一個何詩蓓」︳親子專訪

相關文章︳為心儀男校推直資offer 車婉婉:重視培養兒子堅毅不屈的精神︳星級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