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戰友共同尋找自我的旅程 初創媽媽:一人力量有限,二人力量卻是幾倍!︳CEO媽媽
發佈時間:19:08 2024-01-18
「以前,我人生的主角是家,自己是其次;現在我想做回人生的主角,為自己走以後的路。」是日最發人心省的一席話,出自May與Phoebe兩位創業家口中。這次會談,也許育兒是構思內容的初衷,但當聽到二人奮鬥的故事,抱持為自己活一次的願景,成了整場訪問的亮點。
曾為家庭忘卻自我 合作創業尋夢想
曾經在一篇文章,看過這一句「就算成為媽媽,請別忘了有時候仍要把自己當女孩寵愛,請別忘了你還是能追求夢想」。於去年創立美容共享工作室My Studio的May與Phoebe,正好體現這一席話。相識十多年,從地產公司的同事到朋友,見證大家拍拖、結婚、懷孕、生小孩,大家都曾經離開過自己的崗位,曾經對原有的生活產生疑問,亦曾經為家庭忘卻了自己。也許正因為經歷相似,加上性格合拍,二人對於合作創業的念頭萌生。
一次受傷 衝擊人生價值觀
事情回到大約兩年前,May因為一次參加運動比賽跌斷左腳,躺在床上反思人生,突然很想為自己創一番作為。「當時休息了九個月,明白人生有許多意料之外,不想再活在自己的comfort zone,好想有一個精彩的人生。那次的衝擊,成了人生的一大烙印,我開始思考前路。」腳部嚴重受傷,事事做不了要人幫,是人生最低落的時候。那時Phoebe陪伴在側,她亦在經歷一個反思的階段。「自己是那種感興趣就去上課、去學的人,這年間學過紮肚、紋繡,發現學成後卻沒有地方實踐,認為市場有這樣的需求,就可以成就一門生意,有空間發展。」Phoebe回想道。共享工作空間的概念,早於外國十多年前誕生,但就於近年才在香港開枝散葉,要地方偌大、美侖美奐的選擇,有;要細如劏房、相對租金平的亦有,偏偏沒有一種選擇適合美容師。
Phoebe有經驗,知道美容師需要一個彈性的空間,特別是對初創的美容師,留得住客人成了持續營運的關鍵,於是構思了My Studio ── 心目中的美容共享工作室,是容許各式美容師為客人提供服務,是每一個人的studio,命名也源於此。May知道Phoebe的想法,自己亦深感興趣,同時因為了解對方的個性,知道可以一起共事,決定齊齊拚一次。「要合作創業,必須了解對方,我是一個健談、正面、愛發掘問題的人,而Phoebe同樣正向,而且是樂於解決問題的人,我們之間不是互補不足,而是互相扶持、依靠的關係。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二人的力量卻可能是幾倍之多!」從說話中,總能感受May的拚勁。
市場有需求 便可成就生意
略為介紹一下她們的工作室。My Studio位於葵涌,室內設計開揚,氛圍舒服企理,紋繡、造甲、按摩床等設施一應俱全;一進門就見梳化與小茶几,是cozy的一隅;細看更見水、咖啡、餅乾、床墊等,全都是免費供應。「知道許多客人都是當美容師為副業,收工趕至做到晚上11、12時,未必有時間食飯,所以配備了一點小吃給他們。」設想周到,因Phoebe設身處地,嘗試用第一身去感受客人所需,這亦某程度上把地理不算特別「熱門」的缺點縮小。「許多人一聽到我們身處大連排道便耍手擰頭,無可否認,相比觀塘、荔枝角,感覺似乎不夠便利,但其實這裏步行至港鐵站不過六分鐘,附近多的士及party room,比起許多工業大廈熱鬧;再者,大堂有24小時保安員,對於許多都為女性的美容師和客人來說相對安全。」她們還特意自設洗手間,希望方便客人,亦是安全與衞生的貼心用意,為何得到越來越多客人歡心,連一些來自台灣、馬來西亞的美容師也選址這裏教班,可想而知。創業難,守業亦難,宣傳成了二人現今最大的難題,如何吸引客人願意上來第一次,的確很考功夫。
回想起創業頭兩個月,預約冷清,令她們曾有過不少擔心,慶幸的是二人個性正面,總懂得把缺點化成優點。「做得媽媽,每件事會思前想後,花的每一分錢都想過度過,我認為只要把在家當媽媽的管家特質投放於創業上,就肯定不會錯到哪裏。」二人異口同聲。
創業後 一切不再一樣May與Phoebe本來就事業有成,於地產界賣的是半山樓房,不愁收入,選擇把智慧用在創業上,除了因為覺得這種商業模式「有得做」,甚至可以發展成「迷你倉」般區區都有,也因為創業讓她們找到自我。「早年我也試過創業,自設地產公司,但心態就像打工一樣,日復日做着同樣的事,已經沒有甚麼挑戰性可言,跟現在真正在奮鬥的感覺很不同,每天叫我起床的是自律,眼見問題會想即時處理而不會等到明天,對於前景亦充滿盼望。做媽媽,好想在屋企以外有一份成就感。」May說。
正向型媽媽 按自己舒服的方法育兒
「做老闆」這個名詞光鮮背後,由辛酸與不怕苦堆砌而成,May與Phoebe笑言自己像打雜,最可怕是連廁所渠塞了也要自行處理。「通渠究竟點通?回想起要泵出污水再清走它,好恐怖!」是次經驗讓May覺得自己「成就解鎖」(笑)。不過與做地產相比,創業花的時間、精神始終較多,陪伴家人的時間自然比以前少,難得子女沒有微言,更甚是了解到媽媽的工作,親子關係也起着微妙變化。「五歲的大女兒自少由我照顧,因此比較黏我,現在我會跟她解釋媽媽在工作,她開始理解,不會打擾或扭計要我陪。為了多見孩子,我堅持最天早上接送他們返學放學,打點好才返工作室,周末則全天候陪伴。」Phoebe是超級正向型媽媽,連丈夫都稱她為正面女皇,對子女從不打罵,相信耐性、循循善誘可以理服人。其育兒方式比較自由,讓孩子按自己舒服的方法去做,惟特別注重孩子的情緒。「從一對子女很小的時候便開始教他們『冷靜深呼吸』,每當情緒來襲,便請他們用鼻吸口呼的方式重複三次,然後我才去了解發生甚麼事。當小朋友有情緒時更不會表達,因此如果學懂冷靜下來,便較易說出感受。」Phoebe有時又會教孩子冥想,像玩遊戲一樣沉浸於音樂下。
做父母就像中醫師
May在家的時間同樣少了,慶幸是兩個兒子年紀稍大(分別為11及6歲),比較能了解媽媽的工作。重點是,陪伴多與少從來不是育兒的重心,不少研究都指出,在職媽媽對於子女的正面影響深遠,而且媽媽的工作態度就是一門身教,成為子女勤奮努力的榜樣。「以前囝囝會以為我的工作只是帶客人睇樓,現在他們可以實在地看到媽媽在做甚麼。最近更比以前喜歡黐住我瞓,見我未返會去我張床等。我深信現在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而事實是,她們已經不需要時刻待在工作室,特別是當一切更系統化,室內有閉路電視、電子鎖,以及美容師已很自發式地登門工作,二人可開始遙距辦事。
她和先生的育兒方式也open-minded,甚麼也讓孩子試,最重視的是他們的品格。自言和先生都不是讀書之人,但相信禮多人不怪,可以彰顯人的品德與教養,因此她事事講求孩子以禮待人。「好多人讀書叻,但卻不懂得與人相處,我不想兒子做書呆子,而想他有勇氣接受錯敗,跌倒識得企起身。現今社會學生壓力大,輕生事件不絕,當小朋友學會如何面對人、面對世界,成績還重要?畢業是進入社會的入場券,如到時自覺不足就再進修,懂得做人,人生就不怕有偏差。」她形容大仔個性易放棄,試過極不情願上游泳班,May便跟他說「專注地試多兩堂,如果到時仍堅持不學,我就取消」,結果大仔於堂上異常積極,想不到完成兩課後竟說想繼續游水,更獲得佳績,成為校隊一員。「大仔不能逼,細佬卻可以,但要用較soft的方式。
做父母就像中醫師,對症下藥,按困難『執藥』,孩子都會見到你為他努力。」May的大兒子已是六年班,由傳統學校轉到國際學校,再轉往私立學校,真正體現因材施教。「傳統學校對他來說太多功課考測,國際學校紀律太寬鬆,私立學校對於他的個性而言則剛剛好。」Phoebe聽後苦笑指,做父母選校真的是場血淚史。「入到驚讀唔到,讀到又驚唔開心;小朋友越逼只會越反抗,因此如果知道前路安全,家長們就放心讓孩子試吧!」Phoebe說。
二人從相識、相知,到成為創業夥伴,縱然所處的原生家庭及成長背景不同,但往後的經歷都足顯她們的生命歷程如何交織一起,祈願正在為工作與否而掙扎的媽媽們跟她倆一樣,可以肆意飛翔追夢。
文:胡亦桐
圖:葉偉豪、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23|再細微的角色也要做好本分 出爐最佳男配角林子善:「女兒的出現啟發了我」
相關文章︳不做虎媽樂當開心媽 吳日言:想跟仔女做朋友同行成長︳星級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