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仔教做功課到攰?家長別硬碰硬 孩子考試溫習不專心專家有這3個建議︳兒童心理

更新時間:19:29 2024-05-29
發佈時間:17:30 2024-05-29

在香港教育制度下,經常出現「一人讀書,全家上學」的現象,家務煮飯可以交給工人姐姐,惟指導做功課就不能假手於人,這亦是每天家庭生活的重要環節,對於雙職父母造成壓力,尤其孩子教而不善時,往往成為父母情緒的「引爆」按鈕,父母因此大動肝火,是令親子關係惡化的原因。想孩子愉快學習,父母又可以輕鬆教導,就要從孩子角度出發。

雙方情緒失控 宜先休息別硬碰

每天放工回家,或是忙完一輪家務已疲憊不已,但仍要跟進孩子的功課,對家長的身心已是一個挑戰;孩子放學後仍要完成功課,遇上測驗考試時間更要加倍努力。家長認為孩子應要努力讀書,但孩子往往容易心散,遇到問題又不懂表達,很容易形成對立局面,雙方都有機會情緒失控。這時候,家長首先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情緒不安時容易做出不正常行為,如打罵孩子、咆哮等,對管教孩子完全沒幫助,亦影響親子關係。當發現自己情緒失控時,請別硬碰,可以給大家15分鐘休息,飲杯茶放鬆心情,讓孩子和自己冷靜下來,要明白「教仔」不是一時三刻的事,孩子今天做得不夠好,仍有很多時間可以和他們一起努力,循序漸進地改善。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分析問題癥結

做功課溫習不專心,一定是孩子懶散?其實未必,孩子可能是遇到學習困難,但又不懂將感受向家長和老師表達,面對功課時就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壓力,會產生不同的負面反應。所以,孩子經常做功課時精神不集中,會不會是功課太難?上課時已不明白又不敢問老師?又或是功課太淺易他不願花精神去做?親子之間出問題,最好是先了解後處理,細心留意小朋友做功課時的狀態,冷靜過後和孩子輕鬆傾談,讓他分享做功課時常常遇到的問題,例如他最怕中文科,因為很多詞語上課時已不明白,回家後就不懂做功課了,這些情況不妨找老師傾談,尋找一個更有效的學習方案。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對於屬於散漫和不專心的孩子,要讓他們明白做功課和溫習是責任,不可以因為怕難怕煩就放棄。家長亦不妨試試讓他們自行決定做不做功課,欠交功課的後果就是被老師罰,不溫習測驗成績不理想甚至不及格,再和他們分析後果,從中得到教訓,印象更深刻。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給不專心做功課孩子家長的3個建議

1. 快情緒失控時,可以讓自己小休一會別硬碰;
2. 細心分析孩子不做功課的原因;
3. 讓孩子體驗不做功課的後果,事後與他分析利弊。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臨牀心理學博士鄭穎珩Profile
鄭博士乃亞洲家庭治療學院會員、紐西蘭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香港心理學學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婚姻及家庭治療師、美國心理學會會員及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學會會員;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感興趣,更認為所謂的 「家庭問題」 及 「孩子問題」 往往都跟家庭關係有着微妙的關係。

 臨牀心理學博士鄭穎珩
臨牀心理學博士鄭穎珩

資料來源:臨牀心理學博士鄭穎珩

相關文章︳小朋友受壓能力大不同!孩子有這6個徵狀要小心、附專家5大解決方案︳兒童心理

相關文章︳缺乏社交能力唔等於性格怕醜 在家提升幼兒社交能力、升學面試更出色︳兒童心理

相關文章︳家長「硬插手」會有反效果!尊重孩子的社交、別為兒女強出頭︳兒童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