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理財觀︳怎樣教孩子正確理財觀?專家教應對迷上「打機課金」子女+3個理財小遊戲

更新時間:18:18 2024-06-18 HKT
發佈時間:18:18 2024-06-18 HKT

兒童理財︳打開今期「全球親子熱話」,提到一個調查指父母對子女理財習慣影響深遠,加上理財之道對每個人的重要性,因此無論是小孩或大人,都應該學習如何有效管理金錢,並且培養良好的理財習慣。家長應從小開始教導兒童理財,讓他們於未來可以理性及靈活地運用自己的金錢,然而怎樣才能有效地協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兒童理財觀?大家不妨參考以下三個方法。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建立正確的兒童理財觀方法1. 父母的角色

家長向孩子灌輸理財教育及正確的觀念前,先要了解進行親子理財的原因及父母在當中所擔任的角色。教育局高級教育主任(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林菁樺(Tina)表示親子理財也是價值觀教育的重要一環,從小培養正確理財觀有其必要性。「不要抱持孩子年紀尚小的心態,當孩子長大成人,總有一天要學會獨立,需自行處理個人財富、儲蓄等事宜。」香港都會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課程總監陳智嫻(Crystal)則補充:「歐美國家流行從小開始教金錢觀,現在香港部分幼稚園也會開始涵蓋,如分清楚甚麼是需要、甚麼是想要。」

(左至右)香港都會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課程總監陳智嫻 (Crystal)及教育局高級教育主任(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林菁樺(Tina)
(左至右)香港都會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課程總監陳智嫻 (Crystal)及教育局高級教育主任(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林菁樺(Tina)

在灌輸孩子正確理財觀的過程中,Tina認為父母應該以身作則。「訂立一些大原則,如應洗則洗、量入為出。」Crystal亦認同家長可以擔當榜樣的角色。「跟孩子講再多的知識、道理、技巧,但家長自己不是這樣做的時候,如告訴孩子要節儉,但自己卻買到滿屋子都是東西,又怎能叫他們信服?因此身教好重要。」

建立正確的兒童理財觀方法2. 從日常生活中實踐

幼童對金錢或許尚未有清晰的概念,Tina建議家長可讓子女了解家庭裏的各項必要開支,如水電費,這些都會影響到小朋友對消費的概念。當孩子有想要的玩具,家長更應把握時機,與他們一起設定一個儲蓄目標,例如存夠一筆錢買自己喜歡的玩具,並且教導他們如何每個月存入一定的金額來實現這個目標。這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培養儲蓄的習慣,同時也可以讓他們學會如何設立目標。Crystal說:「見過有些家長不給予孩子自主用錢的機會,即使給了他們零用錢,但當小朋友想買某樣玩具時,他們仍然會阻止,告訴孩子『你買這東西不是太好』或『你有更好的選擇』。過分干預孩子使用金錢,其實並不理想,始終要累積經驗才能學習到如何正確運用金錢。」

至於部分家長見到孩子在街上扭計便心軟或為了盡快結束這尷尬的情況而滿足小朋友,Tina和Crystal均覺得治標不治本,甚至會驅使孩子下次用相同的手段來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面對上述情況,家長應先安撫孩子情緒,而不是一味滿足或命令收聲。恩威並施,告訴孩子需要做到某些準則才能得到想要的玩具。」Tina提醒道。

建立正確的兒童理財觀方法3. 財分三份

那麼家長何時開始給予孩子零用錢?Crystal建議初小階段便可以給予孩子少量零用錢,因為普遍小學都會有小食部,小朋友可用零用錢買一些零食。她表示家長可視乎實際需要,逐少給予孩子零用錢,如每天10至20元或每星期50至100元,若然以每星期形式給予,孩子更能因應支出調整自己的花費。她更提醒:「儘管拿到零用錢初期可能會一次過拿來買一件喜歡的玩具,家長也要放手,讓他們知道原來做了一個錯的決定,要學會承擔後果,從經驗中學習。」

「財分三分」不等於要孩子必須平均地將零用錢分成三份,而是應按孩子的年齡及實際需要等,鼓勵他們作分配及調整。(圖片來源:PhotoAC)
「財分三分」不等於要孩子必須平均地將零用錢分成三份,而是應按孩子的年齡及實際需要等,鼓勵他們作分配及調整。(圖片來源:PhotoAC)

當小朋友「有錢過手」時,家長還要謹記教他們「財分三份」的原則,即是將零用錢分為「儲蓄」、「消費」及「分享」三個部分。Tina及Crystal指此舉能讓孩子知道零用錢不單只是用來買東西,還可以有其他用途,甚至訂立目標、培養同理心、明白「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對其成長也有益處。

點擊圖片瀏覽「財分三份」原則:

3個理財小遊戲 寓玩於學

父母亦可以通過不同的有趣遊戲和活動,來提升孩子對理財的概念及學習動機,Crystal就列出以下一些例子:

學前兒童適用:角色扮演

孩子可以扮演不同的職業角色,例如化身爸爸的職業去模仿他的工作,由媽媽扮演老闆,並且給孩子發薪,讓他明白要賺錢便要工作的道理。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小學生適用:商店遊戲

父母可先為家中的玩具定出不同價錢,並用紙筆預先製作不同面值的紙鈔票,分給孩子。他們若要購買玩具,便要以紙鈔票付款。孩子可從遊戲學懂不同物品有不同價格;而用盡「積蓄」後,便不能再買東西。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小學生適用:大富翁遊戲

孩子可以從遊戲中學習運算、購物要付錢等的概念。建議父母選用傳統版的大富翁,因為電子貨幣版的大富翁備有自動計算功能,缺少了讓孩子運算的機會。

(圖片來源:《親子王》)
(圖片來源:《親子王》)

子女迷上「打機課金」怎麼辦?

據Crystal觀察,家長常遇到的問題是小朋友「課金打機」。「在小朋友角度,會覺得這筆是『需要』而不是『想要』的支出,因此親子之間的討論是必須的。」她建議家長與子女約法三章,控制玩樂的時間及開支,引導他們不要為打機無止境課金。「當金額較大,而孩子又覺得非要不可的時候,亦可一起檢視預算開支,引導他們訂定儲蓄目標,從而達到自己的願望。」或是否有其代替品同樣能為自己帶來樂趣,以助子女建立理性的消費態度。

家長應提醒子女花錢追求遊戲中的裝備要適可而止,才可以真正享受電子遊戲帶來的樂趣,否則只會為自己帶來超支的煩惱。(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家長應提醒子女花錢追求遊戲中的裝備要適可而止,才可以真正享受電子遊戲帶來的樂趣,否則只會為自己帶來超支的煩惱。(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媽媽你賣樓畀我去外國讀書!」

其中一位曾就讀「自在人生自學計劃」親子理財課程的學員Sabrina分享個人經歷。「女兒在DSE前結識了男朋友,首戰DSE,不出所料,無法升讀大學。當時女兒聽男朋友說想到外國升學,並勸我按揭或賣樓供她一起到外國讀書。」其時女兒只有18歲,有這個想法實在讓人感到驚訝。她稱女兒當時的想法就是「父母生我出來,就有責任幫忙」;加上公開考試失手,也想盡快彌補。然而Sabrina希望女兒明白「有付出才有收穫」的道理,於是反問女兒覺得自己是否有用心學習,如果自修重讀一年,見她盡全力仍不能升讀大學,便賣樓供她到外國讀書。慶幸的是,Sabrina女兒重讀一年後成功考入心儀的香港理工大學時裝設計系,現時亦有一份理想的工作。

Sabrina從「自在人生自學計劃」開辦初期已經開始報讀,至今已經19年,基本上計劃裏的所有課程都已經讀了一遍。(圖片來源:《親子王》)
Sabrina從「自在人生自學計劃」開辦初期已經開始報讀,至今已經19年,基本上計劃裏的所有課程都已經讀了一遍。(圖片來源:《親子王》)

從Sabrina的經歷可見,除適時引導外,及早為孩子準備教育基金亦非常重要。她指其實自女兒小時候已經會帶同她一起將零用錢、利是錢存進銀行,並告訴她這是她的利是錢,媽媽不會用,會留下來將來讓她讀大學。她表示親子理財課程涵蓋範圍很廣,包括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理財觀,也會教家長怎樣分配金錢。「不懂理財是一件很『大鑊』的事,會影響到整個家庭生活、未來規劃。」她續指課程讓她學會該留多少作孩子教育、家庭支出、娛樂等,更加有把握運用金錢,安排生活開支、儲蓄,只需跟着指引就可以。

詳情:www.hkmu.edu.hk/lipace/tc/cbmp/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19/6/2024

文:林詩敏
圖:林詩敏、PhotoAC、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Tyson Yoshi保時捷車身被學生畫上「得獎作品」 因車身印粗口成學校頒獎嘉賓、學校將辦展覽推動創意

相關文章︳老師推介15個免費學數學網頁 附數學遊戲、每周練習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