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緒「暴走」 一秒爆發家長點做好?幼兒專家解答3大孩子情緒問題︳SEN學堂

更新時間:19:12 2024-07-13
發佈時間:19:12 2024-07-13

孩子的情緒高低起伏,經常令父母相當頭痛,重複拉鋸過程中,不但不能有效處理,甚至容易把注意力過度聚焦於孩子的某些行為,而不慎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要。要有效處理孩子的情緒行為需要,父母心態上的調整、方法和技巧都是缺一不可,三位專注於幼兒服務的專業人士,今回將與大家分享一些常見的問題及處理方法。

孩子情緒問題1:情緒起伏又大又突然 要建立自行調節情緒能力

Q1:個仔一秒鐘情緒就爆咗,點解起伏咁大?作為家長可以點樣做?

保良局幼兒服務教育心理學家楊皚穎解答:

當孩子負面情緒突然來襲,不少家長都會感到困擾和無助,甚至連自己的情緒亦同時被牽動。到底應該試圖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堅持自己的管教立場,還是盡快妥協好讓孩子的情緒得以平復?作為父母當然更希望孩子能好好管理情緒,但自行調節情緒的能力並非與生俱來。研究指出,家長回應孩子情緒的方式對其情緒調節能力的發展有重要影響。下次面對孩子情緒失控時,家長不妨嘗試運用美國精神科醫生Dan Siegel提出的處理方法:「用命名去馴服它(name it to tame it)。」簡而言之,即是引導孩子留意當下的情緒狀態,並引導他以說話來命名內在的情緒,把感受說出來。例如:「你覺得好嬲 (情緒詞彙),因為哥哥攞咗你架玩具車 (引發原因)。」或「你覺得好失望 (情緒詞彙),因為爸爸應承咗同你去公園玩,但係依家落雨去唔到(引發原因)。」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保良局幼兒服務 教育心理學家 楊皚穎
保良局幼兒服務 教育心理學家 楊皚穎

此策略是以神經科學為基礎的,當情緒能被準確地命名時,孩子腦內負責邏輯思維的大腦前額葉部分便能被激活,而負責情緒的部分便會稍微冷靜下來,以便進行理性分析及思考較合宜的解決方法。回應孩子的情緒時,家長宜保持冷靜,亦可多留意自己的聲調語氣、肢體語言及面部表情等。透過溫暖的情感互動,讓孩子感到自己的情緒是被理解及接納的,心情自然會更容易回復平靜。如家長能把握每次孩子鬧情緒的機會,給予耐心的陪伴及適時的引導,孩子便能透過與父母共同調節情緒的經驗,逐漸發展自我調節的能力。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孩子情緒問題2:小朋友成日「匿埋」? 給予空間及獨處時間

Q2:子女放學回家後經常躲在房間,問他是否不開心又不願意回答。

保良局幼兒服務言語治療師馬嘉敏解答:

子女經常躲在房間的可能性有很多,情緒上不開心,可能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每人對於溝通都有不同程度的意願,有些人希望有多些空間及獨處時間。孩子上學時經過一整天與人相處,可能在放學回家後需要時間獨處一下,我們可以先給予他們多一點空間。但真是因為感到不開心,而家長問及孩子又不回答,可能是不願意回答,亦可能是不懂得說出來。

保良局幼兒服務 言語治療師 馬嘉敏
保良局幼兒服務 言語治療師 馬嘉敏

如果是不懂得說出情緒或以情緒詞彙抒發,我們可於日常多向孩子講解,亦可多與子女閱讀有關情緒的書籍。通過故事,在不同的情境中向子女解釋不同的情緒及教授相關詞彙。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若然是子女不願意說出,我們亦可以留意提問的方式及語氣,例如有些家長會問:「做咩又嬲爆爆呀?又唔開心呀?」這類比較批判性的提問方式,容易讓小朋友抗拒,我們可以改用較溫和的方式提問,並應給予小朋友多點空間。試想想,當我們自己不開心時,亦不希望有人不斷強迫自己去說出自己不想提及的事。反而家長可以通過自己的分享,讓子女感受到溝通的樂趣,亦願意與別人分享。我在課堂上教小朋友說出有關自己的事情,例如:假日到哪裏去。最初每次都會先由我說出自己的事情,小朋友並不主動,到後來,小朋友只要見到我便不斷地分享自己的經歷,有時還要請他們稍稍停下來!通過成人的分享,小朋友會知道,我們想跟他們分享;輪到他們分享時,我們留心聆聽,他們會知道我們想了解他們,亦會感到溝通及分享的樂趣,親子關係亦可以有所增進。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孩子情緒問題3:在家變身小惡魔原因

Q3. 點解幼兒在學校很乖,在家中就很曳?

保良局幼兒服務高級特殊幼兒工作員黃春紅解答:

我們不時會聽到家長說孩子在家中和學校是雙面人,在學校時像個天使寶寶,在家中是個小惡魔,為何會出現如此大的差別呢?

保良局幼兒服務 高級特殊幼兒工作員 黃春紅
保良局幼兒服務 高級特殊幼兒工作員 黃春紅

這是孩子社會化的表現。學校猶如一個小型的社會,有清晰的規則,讓孩子知道,哪些行為是可以做的或會被老師讚賞的,那些是不可以做的,例如:去洗手間時需要排隊不可以「打尖」、說話時要注意聲量。在學校亦會受到同學的影響,眼見同學都守規則時,自然會照着做。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至於為何在家變身成「小惡魔」?因為對孩子來說屋企是自己的「地盤」,一個安全舒適的地方,可以盡情釋放情緒及壓力,雖然父母在家中訂立規則,但往往難以貫徹執行。以收拾玩具為例,在學校玩玩具後一定要自行收拾,不然就會影響下一個活動的同學,但在家中如果孩子不收拾玩具,父母最後亦幫忙執拾。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所以想孩子在家中也乖巧,家長可在家中定立明確的規則協助孩子遵守,多以正面的方式教導孩子怎樣做,例如:「我哋要細細聲講嘢!」應着眼於孩子的好行為並作出讚賞,例如:「我好欣賞你會自己收拾玩具。」當然父母亦需以身作則,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在家中亦成為乖寶寶。

參考資料:
Morris, A. S., Silk, J. S., Steinberg, L., Myers, S. S., & Robinson, L. R. (2007). The role of the family contex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16, 361-388. 
Siegel, D. J., & Bryson, T. P. (2012). The whole-brain child: 12 revolutionary strategies to nurture your child's developing mind. Bantam Books.

文:楊皚穎、馬嘉敏、黃春紅
圖:PhotoAC、Pexels、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如何善用興趣班發掘SEN學童天賦 專家:為SEN孩子選興趣班的11個宜忌︳SEN學堂

相關文章︳上街市都是好玩有趣的親子好去處 滿足每個好奇心、是難得的社交課︳SEN學堂 

相關文章︳讀寫障礙︳5個SEN小朋友媽媽推介!3個方法提升讀寫障礙兒童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