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不願上學或有 「 拒學症」!100個有5個拒學 醫生拆解拒學症原因︳親子熱話
發佈時間:17:08 2024-09-25
隨着新學年開始,不少家長又要開始早上的「戰鬥」,皆因早上通常是家長和孩子為上學問題產生最多衝突的時間。學生上學本來應該是最正常不過的事,但也有不少學生不願意上學。在上學和不上學之間掙扎,學生覺得痛苦,家長也感到無助。為何孩子如此不喜歡上學?精神科專科醫生陸靜思將會為大家講解學生拒學的成因以及解決方法。
醫生拆解「拒學症」原因 1-5%孩子拒學
陸醫生指,「拒學症」不是一個醫學名稱或精神科診斷,而只是形容小朋友對於返學產生很大抗拒感或不安感的現象,且持續性出現。「拒學症」較為常見於學齡兒童,100個學童中大概有一至五個曾出現拒學的情況。拒學的出現,通常都是伴隨着某程度上的情緒困擾,尤其是焦慮和抑鬱情緒,譬如在學校長期遭受他人欺凌、讀書壓力大等。而且一般都不是單一原因構成,而是由不同的環境、成長因素互相影響。「相比起大人,小朋友未必能夠清晰表達自己的內在經歷和心情。因此,我們必須留意他們的情緒、行為和身體上所出現的變化。 」
如何分辨「拒學症」?
剛開學,孩子的確需要時間適應,尤其是剛升小、升中需要面對環境轉變的小朋友,出現抗拒、焦慮、抑鬱乃正常現象。陸醫生解釋,由於這不是一個精神科疾病,因此對所謂的「持續性」並沒有特別清晰的界定,但一般建議觀察至少一至兩個月。除了不願意上學,反而更着重伴隨着上學,小朋友所出現的情緒反應。倘若小朋友都是開心,繼續做平日喜歡的事,家長也毋須太擔心。「提到返學讀書便大吵大鬧,日常生活其他方面都受到影響,包括無精打采、對喜歡的事情失去興趣,甚至抗拒社交、不願出外見朋友。讀書以外的時間情緒也比較波動,身體上出現失眠、食欲不振等情況,又或者其他同齡小朋友都已經能夠適應校園生活,而自己小朋友仍有激烈的情緒反應,家長就要多加注意。」
醫生建議處理拒學3大步驟
處理拒學步驟1. 了解壓力源頭
若孩子出現拒學情況,陸醫生建議家長先從根源着手處理,如人際關係、學業成績、家庭。「先不要持責備的態度,嘗試以關懷的心了解小朋友的經歷和難處。如果一來就責備,其實等同『落閘』,小朋友不敢坦白,家長也無法了解當中原因、甚麼事正困擾孩子。同時應避免急於下定論,認定小朋友是因為懶惰而不願上學。」她續分享一個案例,是一位初小學生,一直願意上學,成績亦正常,但去到小二下學期卻突然不願意上學,家長問學校最近也沒有發生甚麼特別的事。「小朋友經常表示身體不適,但看家庭醫生、做身體檢查也找不到任何問題。輾轉之下才發現原來是小朋友的媽媽不幸患上了癌症,小朋友知道後便很害怕媽媽會離世,希望可以留在家中陪伴媽媽。」
處理拒學步驟2. 尋求學校、醫生支援
有時家長獨力處理難免會感到吃力,適時找學校介入亦都重要。聯絡學校老師、社工,了解小朋友最近在學校的情況、是否遇到甚麼問題,並尋求意見。如果頻密出現情緒反應、親子關係變得惡劣,加上社工的介入仍未能改善情況,也可以尋求精神科醫生的評估,看看小朋友的精神狀態或是否有其他精神科問題,如抑鬱、焦慮、過度活躍症,而導致小朋友出現拒學的現象。
處理拒學步驟3. 制定循序漸進的改善方案
當了解到小朋友的壓力源頭,作出介入,再提供支援。「過程中,必須為小朋友逐一梳理以往不快經歷所帶來的負面感受,提供情緒支援及治療。」同時幫助小朋友建立日程和時間表,鼓勵循序漸進式慢慢回到校園。「就算一開始只上半日也可以,再慢慢加長上學時間。」針對年紀小的孩子,還可以伴隨一些小獎勵,如在承諾時間前回到學校便有印仔、貼紙等獎勵,讓他們有成功感,加強返學動機。「家長、學校及醫生是支援孩子的重要鐵三角,必須共同合作,協助孩子重新融入校園生活。」
文:林詩敏
圖:PhotoAC、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走上成功之路靠「腦」力!每天與孩子做3件事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兒童心理
相關文章︳兒童心理︳孩子扭計如何處理?家長要識4步溝通法 讓他們成為更好的人
相關文章︳小朋友難識朋友點做好?家長要學3個方法讓孩子於社交上得心應手︳兒童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