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也要做好父母責任 離婚前後和孩子相處的3個小貼士︳兒童心理
發佈時間:18:22 2024-10-22
剛看了韓國大熱電視劇《好搭檔》,內容十分寫實。離婚,最無辜且最大受害者莫過於孩子。若能好聚好散,孩子的「苦」還可減至最低;但若需對簿公堂,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未能估計。明白不少離婚父母都十分自責,可是孩子最需要的是你們仍願意承擔起做好父母的責任。
離婚不是兩個人的事
當夫妻因為不同的原因再沒可能一起生活下去,離婚是一條出路。對有子女的家庭來說,離婚絕對不會是兩個人的事。曾見過不少個案,父母總是說對孩子十分愧疚,沒有給他們圓滿的家庭成長,甚至有些父母會用物質和縱容作為對孩子的補償。離婚父母往往將問題放在自己和對方的身上轉,忽略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對於有些較為感性的小朋友來說,他們或會因父母離婚而出現自責,覺得自己應該可以阻止這事發生,年幼的孩子甚至會有「如果我乖點,爸媽就不會離婚了!」的天真想法;亦有一些孩子對父母決定離婚帶極大的憤怒,認為他們放棄了自己。所以決定離婚之後,應該多留意孩子的情緒和心理變化,可視乎情況找專業人士如社工和心理學家等開導,把孩子受到的傷害減低。離婚確實意味着夫妻之間的婚姻關係已經終結,但父母的責任和義務不會因為婚姻關係的破裂而停止存在。
建構和諧的關係
離婚前夫妻關係轉差經常吵架,很多人以為不在孩子面前吵架,他們不會知道,對他們沒有影響;但孩子對家庭關係變化是十分敏感的,父母的不和,憤怒和仇恨對方的情緒他們會察覺到的,所以在可以的情況下,即使在他們面前夫妻間鬧情緒,事後亦可以和孩子解釋你們如何修復關係,對孩子來說一來可以化解不安,同時亦是教導他們正向思維的機會。曾見過一些夫妻說為了子女有良好的家庭環境成長而決定不離婚,這絕對是「好心做壞事」,家庭的不和睦,小朋友最能感受到,亦會令孩子認為父母不開心是因為自己,就會把別人的過錯加諸到自己身上,因而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即使離婚,父母仍然有責任和義務確保孩子不會因而蒙受創傷。只有在離婚後能和平相處,不缺席孩子的成長,他們才不會留下心理陰影。
不管父母離異與否,孩子都有權擁有來自父母的愛,而不會因離婚而被迫割捨與其中一方的親情。父母應該本着孩子的最大利益出發,為孩子營造一個充滿愛的成長環境,這才是父母在離婚後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離婚前後和孩子相處的3個小貼士
- 千萬不要跟孩子說另一方的壞話;
- 跟孩子剖白父母離婚後各有各的生活方式,雖然少了一家人活動的時光,但給孩子的愛不減;
- 留意孩子可有因父母離婚出現自責情況,有需要找專業人士支援。
臨牀心理學博士鄭穎珩Profile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亞洲家庭治療學院院士
.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學會會員
相關文章︳言語暴力影響深遠!常被罵孩子近26%感自卑 教仔時情緒激動3招應對︳兒童心理
相關文章︳笑人跑得慢係「烏龜仔」?別縱容歧視和不禮貌行為 3招教孩子不要歧視別人︳兒童心理
相關文章︳興趣班是入名校的工具?沒有興趣事倍功半 為小朋友揀課外活動3大原則︳兒童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