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要做手術?一方法判斷是否需要手術 治療皮膚軟組織發炎5個正確程序︳親子健康
發佈時間:19:30 2024-10-26
生病時,我們一般都會去看醫生,醫生會給予病人多過一種的治療方案作考慮。不過,久而久之,不少病人就以為疾病的治療方法有很多,故會認識「我一定不會做手術」 。其實,我們會尊重病人立場的同時,也希望病人知道,不是每種疾病都可以選擇做或不做手術來解決。所以,醫生還是會因應個別情況而作出建議。就以以下皮膚軟組織發炎的治療個案,為大家解開「做不做手術」的迷思。
不同類型的皮膚發炎
相信大家都曾經試過不同程度的皮膚發炎。而根據影響的皮膚深度範圍,我們會給予不同的名稱包括是「蜂巢窩炎」、「癰」、「癤」等。 名稱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在治療上並不會因為「名稱」而有所限制。我們知道的是:第一,他們多數都是由細菌所引起,尤其是金黃葡萄球菌;第二,他們都有可能出現繼發成為膿瘡和潰瘍;第三,治療上越早越好,以免病情惡化;第四,藥物未必能夠完全進入病發的位置內,並產生預期效果。
一般皮膚某個部位出現紅、腫、熱、痛的情況時,大家會留意到是發炎及馬上找醫生治療。最基本的做法是馬上服用能夠覆蓋最有可能細菌性的抗生素。幸好,大部分的個案都能夠控制。
如何判斷是否要做手術?5個正確治療程序
可是,原來有部分人在服用醫生處方的抗生素後,還沒有得到合理的改善,而當中有小部分人認為這就代表馬上要找外科醫生去清除病灶。然而,這種做法是否正確呢?其實不然,原因是做手術是有目的的。在這個情況,手術並不是要將發炎的組織清除,而是要將出現了的膿液清除。所以,是否要動刀就視乎傷口是否存有大量膿液。故此,每當出現較頑固的個案,我們一般建議病人入院,並做以下的治療程序:
點擊圖片瀏覽5個正確治療程序:
所以,手術只適用於有大量膿液存在的情況。有人會問,如果真的需要做手術,又是否可以不考慮做呢?答案還是不可以。原因是長有膿泡的位置,一般抗生素並不能正常滲透病灶的中心位子,所以幾乎等於沒有用藥的狀態,也不容易自行康復。在治療皮膚組織發炎時,很多時候需要密切跟進在用藥後的變化。若果在合理的用藥時間後未出現好轉的話,就要再進行下一步的檢查去排除有膿液的存在,及做手術的可能性。真實的情況是,動不動手術是要看發炎的狀態,而非病人的個人喜惡。
張傑醫生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MBBS(HK)
愛爾蘭皇家內外科醫學院兒科文憑 DCH(Irel)
香港兒科醫學院院士 FHKCPaed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兒科)FHKAM(Paediatrics)
相關文章︳鼻敏感只可以食藥?嚴重會影響睡眠質素 醫生拆解對付鼻敏感5大方法︳親子健康
相關文章︳食得慢影響發育!醫生教路5個方法改善孩子烏龜式進食法︳兒童健康
相關文章︳出現紅腫搔癢發炎未必是敏感!對付口周炎5個建議:要停用這種藥膏︳兒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