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3位德田李兆強尖子「學習」忌死操爛背、最緊要做「時間管理達人」︳尖子專訪
發佈時間:15:30 2025-02-05 HKT
尖子專訪︳位於藍田的聖公會德田李兆強小學屬區內熱門學校,每年皆有不少畢業生升讀Band 1英中,三位來自該校的小六同學仔:郭雯欣、梁駿希、梁恩霈,不止學業成績優異,且各有所長 ── 雯欣擅長數學與常識;駿希同樣對數理、常識感興趣,更考獲中文全級第一,文理兼備;至於恩霈則是全級第一,但同時熱愛跑步。邀請他們分享讀書心得,三位都提到多閱讀、每日溫習老師所教的內容、做補充練習、考試前集中火力溫習曾犯的錯、小心審題等。年紀小小,卻有着驚人的自律性和毅力,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好榜樣。
勞逸結合 預習比溫習重要
SP : 每天放學回家後是怎樣安排功課及溫習時間?
雯欣 : 放學回家後會先休息,然後做功課,再用差不多半小時溫書,有時則要上一些校外課程,如有一個專屬的老師與我上口語對話課,可以訓練我的語言能力;還有練古箏及打爵士鼓,中西樂我都好鐘意。當然,我也有自己的休閑時間,每日有四分一的時間會用來休息,做完一件事,覺得有一個成效,就會畀自己先休息,再開始做下一件事。在這段時間,我可以做所有我想做的事,勞逸結合,學習以外,也要有玩的時間呢!
駿希 : 因學校與家的距離很近,如果不用補課的話,下午四點左右便可以回到家,然後先沖涼,緊接着便是做功課。由於在學校已經完成部分功課,大約半小時就可以完成。做完功課便會溫習老師當日所教的內容,並趁食飯時間看當日的新聞報道。最後便是預習課文或者閱讀喜歡的書,放鬆身心,大約晚上九點半便會上床休息。
恩霈 : 回到家中,我會先讓自己鬆一鬆,洗個熱水澡,然後做一會兒功課,便差不多晚飯時間。吃晚飯時我會與家人分享在學校發生的趣事,飯後休息一會兒便會完成剩下的功課,再預習未教的課題和重溫老師當日所教。個人覺得預習比溫習重要,這樣便能夠在老師教授相關課題時更快理解和掌握,做功課時更得心應手。另外做功課時也可以先溫習老師當天所教的內容,更加熟悉功課裏的題目,準確率會更高。
根據時間表分拆考核重點
SP : 面對學校評估,如何規劃溫習時間表?
雯欣 : 考試時當然要專心溫書,但我都會抽一些時間練習古箏,如果有一段時間無練,就會變得好生疏,然後要用好多時間去pick up,更加浪費時間。(你每天平均用多少時間練習古箏?)考試的時候一至兩個鐘,平日會多少少,練兩個半鐘。一般都會溫習先考的科,譬如第一日考中文,我就先溫中文,但同時都會溫少少英文、數學或常識,考試前兩個月已經開始溫書。
駿希 : 英文、常識這兩科要記的東西較中文、數學多,所以一般會安排在星期六、日溫習。而平日放學後溫習時間相對較少,所以除了溫習當日所學,還會主力做中文、數學的補充練習,看看自己有哪些弱點,然後再作相應的改善方法。雖然中英數各科的補充練習都會做,但補充練習不需要大量地做,更重要是找出自己的弱項,加強練習。
恩霈 : 通常根據考試時間表來制定,先溫最先考的科目,有時間就會溫下一科。溫每一科時會將該科的考核範圍列出來,把需要溫習的重點分拆成不同部分,然後逐個完成。每完成一個任務就給自己一點小獎勵,如食一點零食、看一會兒自己喜歡的書,這樣會更有動力溫習。
忌死操爛背 內化所學知識
SP : 你會如何提升溫習效率?
雯欣 : 上課時認真聽老師講解,才會真正學到知識;如果只是「操卷」,不停錯,又不去理解背後知識的話,就很可能一直錯下去。
駿希 : 用故事形式去背,例如用要記的四字成語串成一個故事,這樣每當我想起那個故事,就會想起那些四字成語。另外,當日教當日溫,多些思考老師所講的內容,有助自己及時發現不理解的地方,再盡快向老師請教。
恩霈 : 千萬不要一來就將一個很大的任務給予自己,這反倒會令自己很大壓力,不想溫習。另外溫習時我喜歡畫一些mind-map,因為我喜歡畫畫,透過一些搞笑的圖案,加上自己畫,會比單憑肉眼對着書本溫習印象更深刻。
郭雯欣:樂於助人的開心果
最喜歡常識科的雯欣覺得這科相對輕鬆,且可以學到一些日常生活的知識;最難的則是數學科。「通常溫書的時候,老師教的知識我都差不多記熟,但數學科卻不時因為自己的馬虎而被扣兩、三分,好唔抵!」於是雯欣便叫媽媽幫忙弄了張表格,寫下所有曾做錯的數學題。「知道問題所在,就要盡力解決,然後避免在考場上出現。」
快問快答
SP : 常識科考核範圍廣泛,很多學生溫習時都感到無從入手,尤其是時事題,你又是怎樣溫習的?
雯欣 : 我平日食飯時都會看新聞,例如政府宣布兩隻大熊貓沿用「安安」和「可可」兩個名,我會記在心入邊,到考試時大派用場。
SP : 你提到老師堂上教的知識基本上在溫習時已經非常熟悉,是怎樣做到的?
雯欣 : 主要靠腦記。(不抄筆記?)我認為寫筆記在於心態,不是說筆記無用,但更重要的是你的腦和心有否跟着手去寫。
梁駿希:文理兼備的靦腆男孩
最喜歡常識的駿希是STEAM校隊成員之一,對科學有濃厚興趣。「當我在常識科見到相關內容也會特別留意。加上常識科很多內容都能夠實際應用出來,如急救知識,非常實用。」
快問快答
SP : 中文、數學成績同樣不俗,語文和邏輯思考能力是怎樣煉成的?
駿希 :語文能力方面,最主要是多閱讀。平日我很喜歡看小說,因為作者會用很多生動且精簡的文字來闡述故事,除了解當中的情節發展外,也可以學習文筆、詞彙、修辭手法,對中文閱讀理解、寫作亦有幫助。至於邏輯思維,則要多做練習及參考數學書的解題方式,因為書中的解題方式已經非常詳盡,只要再加以練習,便能熟習不同題型,繼而提升推理、解難的能力。
SP : 計100條數和作100篇文,你更喜歡哪一樣?
駿希 : 100條數!因為100條數不及100篇文麻煩、費時,一條數學題可能幾個步驟便能完成解答,但作文就算寫完自己的觀點,還要用一大段文字去解釋。而且同一題型的數學題很多時能夠套用返同一思路去解題,但作文卻沒有固定的答案,如果用同一方式寫不同文章就會顯得沉悶、生硬、死板。
梁恩霈: 愛讀書的女飛人
恩霈熱愛跑步,同時也愛閱讀,最喜歡中文科,也是她感到最難的一科。「因為中文科經常考作者想表達甚麼,需要代入思考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動機、感受。有些作者又會用一些修辭手法去令自己的情緒更委婉地表達出來,這樣便更難找出作者想表達的訊息。所以我會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身邊事物及多閱讀,問自己『作者在這本書中想表達甚麼?』,而多閱讀也能增進知識和詞彙,加上日常生活觀察所得的靈感,寫作時就能更得心應手,用詞更精準,寫出來的文章更細膩。」
快問快答
SP : 既是全級第一,又是學校田徑隊成員,你是怎樣做到又文又武的?
恩霈 : 堅持是最重要的,我起初加入田徑隊的時候在隊中都算是跑得比較慢的一員,但老師勉勵我不要放棄,說每個隊員剛開始都經歷過這個階段,只有堅持練習,才能見到自己的進步。
SP : 平日有甚麼減輕學習壓力的方法?
恩霈 : 跑步,因為能夠將壓力轉化為動力發洩出來,過程中只管向前跑,甚麼都不用理。當破到個人最佳紀錄又會有很大滿足感。
文:林詩敏
圖:李沃濤、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4C」教育裝備學生 聖保羅書院小學校長麥志豪:「比起學習,全人發展更重要」 附面試貼士
相關文章︳勇於求變 不進則退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校長蕭婷:「學做人比學知識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