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學校2025|修讀IB課程考獲43分高手:「用這溫習模式記錄筆記最有效!」
發佈時間:07:15 2025-04-15 HKT

IB學校2025|關於IB教育,可能大家的印象始終很片面,不如聽聽2024年畢業於啓新書院(Renaissance College Hong Kong)、修讀IB課程並考獲43分高分的Natalie Chan(化名)的剖白。Natalie本已獲蘇格蘭的愛丁堡大學法學院取錄,但從來跟家人關係密切的她,想到要離家四年實在不捨,加上氣候因素,跟家人商量後決定先gap year。「可能之前讀IBDP(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為期兩年的高中課程)真的很用功,放榜的一刻只想先休息一下。」說是休息,其實Natalie也一直為未來裝備,訪問一刻已獲劍橋大學法律系取錄。「Cambridge只需要讀三年,學費也畀少一年,而且England天氣較好,家人來探我也方便得多。」

IB學校2025|IB課程注重人文關懷
DP是為16至19歲學生而設,學生需要修讀六個學科和三個核心科目。「在DP take了Eng Lit A HL、Chinese B SL、History HL、Global Politics HL、Math AI SL和ESS SL。」這麼多科目,相信大家對Global Politics和ESS會較陌生。「會揀Global Politics是因為平日都喜歡睇news,好想知道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至於ESS即Environmental Systems & Societies,同樣可以加深對世界的了解。」

從Natalie的選科,可以感受到她是一位對人文關懷有所感知的女生,她也說Eng Lit、History和Global Politics都是其擅長科目,其中Global Politics,Natalie感激遇到好老師,為她帶來很多啟發,也學懂如何「閱讀」時事,而大部分女生認定的「頭號公敵」 —— Maths算是吃力的一科。「不喜歡計數(笑),好難!」說Maths吃力,事實是成績那麼好,Natalie說最開心是成績跟predict一模一樣。「History發揮得最好,考試時比想像中困難,還以為會失手,而Global Politics就是預期之內。」
IB學校2025|有效的溫習模式
從小在IB這個教育體制下成長,外界對其認定是「輕鬆」,Natalie笑言PYP及MYP或許說得上開心輕鬆,可是DP那兩年課程艱澀,加上是面對一個全球性的公開試,其實滿有壓力。「當時溫習差不多天天早起夜瞓,到後期每日只瞓三、四小時,不太健康(笑)。」
聽落刻苦,但Natalie說中間也安排很多休息時間,如果真的太累便午睡片刻,而且會利用不同的學習Apps來輔助溫習。「喜歡用『Notion』來take notes,易用、清楚,又方便『一頁頁』來看,而且它可以加入calendar,mark好每天的溫習schedule,也提醒每天的to do list,我還常利用內置的AI來『問書』,好有效:此外,我也以『Focus To-Do』設定溫習時間表(番茄鐘),每溫習半小時就休息五分鐘,形成一個固定的溫習模式。」Natalie在中文班學習繁體字,對她來說有一定難度,而且有感寫文時中文詞彙不夠多,於是Natalie買來一叠note card,親手寫上字詞及其拼音。「好方便,隨時也可以revision,是簡單而有效的溫習方法。」
相9


核心科目帶來裨益
考公開試的煎熬,古往今來從沒變更,意想不到是DP的其中一個核心科目CAS竟同時為Natalie減壓。「如果DP要畢業,還要完成三個核心科目包括TOK(Theory of Knowledge)、EE(The Extended Essay)和CAS(Creativity, Activity, Service)。」在Creativity部分,大部分同學會選跳舞或音樂,但Natalie選擇了「煮飯」。「每周弄一個甜品,過程很relax,主要是mindset畀自己不要當這是功課,享受其中。(咁你整甜品好叻囉?)不是啦,只有cookies比較好,哈哈!」Activity方面,想不到斯文的Natalie跟其他同學去打boxing「很刺激」。
至於Service可說最意想不到,不但成就了功課,也擴闊了Natalie對環球時事的眼界,為Global Politics這科帶來正面作用。「Join了學校的UNICEF club,也在那裏當義工,試過辦『無校服日』籌款,也因為UNICEF的關係,了解到很多地區的社會問題,好像貧窮、饑餓、兒童問題等,亦令我更懂得關心世界。」

家人是最強後盾
Natalie畢業的啓新書院由英基學校協會創辦,是一所提供IBPYP、IBMYP及IBDP的一條龍學校,顯然而見,最初的入讀選擇當然是來自父母。「我和姐姐都是讀RCHK,她現在於加拿大讀Geography。父母有跟我們說考會考和A-Level的事,他們說不想我和姐姐辛苦,所以為我們選擇IB,覺得課程靈活一些,而且出外讀大學也較方便。」
回看自己的IB學習,Natalie笑言最難忘PYP時的PE。「可以一班同學出去playground玩,好嘈好開心;MYP到後期玏課開始多,我比較好彩,遇上的老師不太鍾意做功課,但每星期還是有功課要交的,而最大感受始終是Global Politics老師,看他的功課feedback都係『學嘢』。」
家人一直是Natalie的最強後盾,備試期間,他們的支持是動力來源。「亞洲父母未必會講出口有幾愛你,但溫習時,久不久切碟水果來,見我整天在家溫習,於是晚上帶我出街食飯,覺得好warm。」連姐姐放暑假都不去其他地方玩,從加拿大回港逗留四個月陪Natalie。「她讀過History,有很多有用的溫書意見,又常常幫我quiz,畀我好多信心。」

後記:每個人的成功都不一樣
本年度IB即將開考,Natalie寄語考生們成績是重要,但有時候勤力讀書亦未必有好成績。「如果有失手,希望同學記得成績不代表一世,不代表你worthless。香港人喜歡以讀書來評論人叻唔叻,其實每個人有自己的路,success每個人都不一樣,最重要是跟着自己想走的路走就ok了。」

文:劉佩樺 圖: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IB學校2025|全球百大IB學校本港兩間直資中學名校並列第2 即睇上榜名單
相關文章︳IB學校2025|4位IB學生真實分享 讀IB課程真係輕鬆啲?「一樣要中文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