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兒童越早用社交媒體受「網上性誘識」風險增 一個特徵屬高風險!3個方法助孩子減少濫用社交媒體
發佈時間:11:30 2025-04-14 HKT

現在的兒童及青少年在互聯網世界長大,更要慎防墮入「網上性誘識」陷阱。所謂「網上性誘識」,泛指罪犯透過互聯網,藉多次與兒童溝通來進行誘識,以博取兒童的信任,罪犯最終目的包括線上的性侵犯甚或安排與兒童親身見面, 並意圖在會面時對兒童作出性侵犯行為。
超過60%受訪學生曾遭「網上性誘識」
警務處去年進行一項名為「網上性誘識」的問卷調查,訪問了約2,000名中一至中四學生,結果顯示超過六成受訪學生曾遭遇「網上性誘識」,包括收到色情信息、被要求發放裸照和進行網絡性行為,甚至作出線下性愛要求,即被誘騙見面後進行性活動。

有這一個特徵屬「網上性誘識」高風險群組
研究發現高風險群組的受訪者有以下特徵:六歲以下已開始使用社交媒體、每日使用社交媒體和通訊軟件均超過四小時、擁有四個或以上社交帳戶。值得注意的是,男女學生面臨的風險相若,部分受訪學生更表示會使用暗網與網友溝通。調查結果清晰顯示,兒童使用社交媒體的年齡越小、使用時間越長、擁有賬戶越多、家長監管越少,其受到「網上性誘識」的風險便會顯著增加。
早前警務處舉辦「保護兒童漫畫書系列發佈儀式」暨「應對網上性誘識:識別與預防」跨專業研討會,吸引約500名不同業界持份者,包括教育界、社福界及家長代表等,線上、線下互相交流由不同專家提供的實用建議及真實案件分享。同時亦宣佈推出八冊的「保護兒童漫畫書」系列,內容涵蓋網上性陷阱、防止虐兒、裸聊勒索及法庭審訊程序等,將派發至全港逾1,500間小學及幼稚園、公共圖書館及相關非牟利機構,全方位傳遞保護兒童訊息。


家長必讀!3個方法幫助孩子避免濫用社交媒體
為了幫助孩子安全使用社交媒體,家長需要採取積極措施,引導他們建立健康的數碼習慣。以下是3個實用的建議:幫助孩子避免濫用社交媒體方法1:建立開放的溝通渠道
家長應與孩子保持坦誠的對話,了解他們在網上的活動,並教導小朋友辨識潛在的危險。家長可定期與孩子討論他們在社交媒體上遇到的內容,教他們如何辨別可疑信息或不適當的請求。

幫助孩子避免濫用社交媒體方法2:設定明確的社交媒體使用規則
家長應為孩子設定合理的社交媒體使用時間和規則,例如限制每日使用時間不超過兩小時,並要求孩子在特定年齡(如12歲)前不開設個人社交帳戶。家長亦可以使用家長控制工具(如手機應用程式)監控孩子的網絡活動,確保他們不會接觸不安全的內容或與陌生人過度互動。

延伸閱讀:Instagram青少年帳號香港推出 提高家長網路監察子女IG帳戶權、6大保護措施一覽
幫助孩子避免濫用社交媒體方法3:教授數碼素養與自我保護技巧
家長應教導孩子數碼素養,包括如何保護個人信息、辨識虛假帳戶,以及拒絕不當要求。例如,孩子需要知道不應向陌生人透露姓名、地址或學校信息,也不應隨意發送照片。家長可以與孩子進行角色扮演,模擬如何應對網上的可疑聯繫,從而提升他們的應對能力。此外,鼓勵孩子在遇到問題時立即向家長或老師求助,有助於及早發現並解決潛在風險。

兒童過早及過度使用社交媒體會帶來嚴重風險,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道防線,需通過開放溝通、設定規則及教授數碼素養,幫助孩子建立安全的網絡使用習慣,亦可透過家校合作,以降低「網上性誘識」的風險,讓小朋友善用互聯網之餘,亦可健康成長。

相關文章︳7成SEN家長怕子女在外闖禍 搭車、用膳曾遭不友善對待 家長冀公眾多忍讓勿放上網「公審」︳親子熱話
相關文章︳高齡產婦3大風險 調查:逾7成港人不願生育晚育成趨勢 這年齡層女性「最唔想生」︳親子熱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