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教育】第二家園計畫 移民當地 馬來西亞升學新選擇
發佈時間:07:00 2021-05-15 HKT

香港社會陰霾密佈,愈來愈多父母計畫帶着子女移民外國,或送他們出外讀書。除了傳統英國,美國,澳洲,新西蘭,加拿大等港人熱門之選外,鄰近的亞洲地區,例如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近年亦愈來愈受家長青睐。
當中馬來西亞,根據國際學校諮詢機構(ISC)調查顯示,當地擁有一百七十六所國際學校;有些國際學校更提供中文科,加上學費較香港和新加坡相對低廉,吸引不少家長留意。尤其該國第二家園計畫(MM2H)申請門檻低,更有家長帶着子女一起移民當地,順道讓子女入讀當地的國際學校。
那到底馬來西亞的學習環境如何?其學制和優缺點又是怎樣?是否真如外界所說的,較香港的國際學校學費便宜一半?今期《親子王》找來已移民當地的家長,以及本港教育專家,跟大家一一解答。
(文中所有學費換算均以截稿時的匯率作計算,只供參考,並以學校公布的為準。)
王匡文(Coco)是資深教育顧問,亦是芬蘭總商會教育部前理事,多年前已開始在港推動芬蘭教育,曾帶本港的校長往芬蘭考察。
她本身在英國出生,幼年回流返港,十歲再度回英升學,直至大學畢業。而她的妹妹則在美國升學;她的朋友則有在澳洲和加拿大讀書,故她對英、美、澳、加、歐等地的教育都很熟悉,然而她卻為何讓兩名女兒到馬來西亞升學?
教育是要向前進步
「她們在港都讀傳統名校,壓力很大,自信心很低。我多年前有機會來到馬來西亞,了解她們現時就讀的學校,發現是採用芬蘭的教育模式,但又保有傳統的考試制度。那時已讓女兒試堂,平常她們在港上學都期望黑雨、打風,但那次試堂至第三天,卻異口同聲說要上課不去玩,當刻覺得學校很特別。」
由於大女兒要升中,Coco怕她在港繼續升學會更不開心;而當時她也曾帶女兒回英國,卻發現當地無論老師、環境雖好,課程和書本卻仍跟她當年讀書時一模一樣。「從事教育多年,明白到世界不斷進步,教育亦應向前走,而不是停步或後退。現今世界資訊如此發達,小朋友需要的不再是知識(knowledge),這些按一個鍵就能得到,相反是思考和運用知識的技能(skill),這是我們所謂的軟實力,像設計思維,分析能力等。」
不再坐定定學習
由於她很喜歡馬來西亞的學校,跟丈夫商量後決定通過馬來西亞的第二家園計畫,移居馬來西亞,女兒則入讀她們心儀的學校。女兒在學校讀了六個月,Coco發覺她們改變很大。
「小女兒由以往成績普通,變成班上最top;大女兒更變得主動學習,甚至會跟仍在香港讀書的同學一起溫習。我們研究過兩地的課程,程度一樣,學習的科目亦相同,但不同的是教學方法。」
「以往傳統教學,是老師講書,學生坐定定聽書,但這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她們的學校不一樣,我舉歷史科為例,學習英皇亨利八世的歷史,老師會通過活動,請同學做一座皇宮給他,期間學生要研究亨利八世的生平;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做過甚麼、喜歡甚麼等,因為這樣才可以製作出一座最適合他的皇宮,然後再向同學講解自己的設計。
在過程中不只強調學生吸收了多少知識,或不是要他們死記硬背了多少資料,而是看他們如何把這些知識吸收後作分析、過濾再理解,成為創作,老師會着重學生輸入的過程和輸出的成果。這跟背資料不一樣,令學習變得更有趣,學生亦願意學得更多。」
喜歡就會用心做
以往么女雖讀五年級,中文卻只有一年級程度,更不愛作文,但在新學校,卻對中文很感興趣。
「馬來西亞的好處是還有中文課,周圍也有很多中國的傳統文化,會迫她們繼續用中文。而學校教中文的方法很不同,像以往作文寫一位最影響自己的人,老師一般的要求是寫父母,名人或歷史人物,但這裏是寫任何人都可以。」
女兒喜歡韓星,結果寫了她最喜歡的一位「她為了要寫出偶像的好,用心不斷找資料;寫了一次,再謄寫一次,力求完美;要在課堂上介紹自己寫的人物,她會很努力去練習普通話。可以看出她對自己的文章很着意,而老師亦很尊重她的選擇,明白學生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會有動力。」
學生要有自律性
學校強調不以紀律(discipline)管束學生,而是着重學生要自律(self-discipline)。「自律跟老師逼,是兩回事。像開學之初,家長都不明白為何學生可以帶電話進課室,但老師跟我們解釋,說若每次上堂都收了學生的電話,下課再還給他們,他們就不能學懂自律。自律,是要求仍有電話在旁,學生都不玩不上網,專注學習,有需要找資料才拿出來。這在教育層面來看很重要,不是老師、長輩要你怎樣做,而是小朋友自己懂得拿捏每件事當中的分寸,有自控能力。」
但小朋友真的能做到嗎?「初時都有同學拿出來上網,老師亦會沒收,但幾次過後,加上同學之間的壓力,開始懂得節制,知道沒需要就不能拿出來用。這需要過程,亦看到學生的進步。」現在大女兒亦變得自律和有責任感。「兩個月前為應付期末考,她居然自訂時間表並定下目標,為考試而溫習,這些是以往在香港不曾出現的,看得出是態度的改變。」
當地首所創業學校
女兒就讀的學校,是馬來西亞第一所「創業學校」,意指鼓勵學生創業,並會邀請各生意界別的專家,與學生分享生意之道。活動推動多年以來,學生已懂得如何營運網購,更有七十多名同學開創了自己的事業。
「其中一名同學七歲已賣茶葉,八,九歲已獲芬蘭方面邀請到當地參加政府支持的跟科技及初創公司有關的Slush創業投資大會,跟當地的初創公司分享創業經驗。」
而學校每逢周五,都會有一小時讓學生分組活動,推廣自己的生意橋段,市場策略等;並設有活動用的「假錢」,讓學生進行交易;又跟美國的設計師學習設計等。
Coco指,「有人會覺得學校好像要學生學做生意,其實並非這樣,而是要他們學習企業家開創事業的那種創意思維,不怕失敗,解難及社交溝通能力,這對小朋友日後成長很有用處,畢竟現代孩子的視野已不一樣。」
馬來西亞升學3大優勢
一般而言,港人送子女往馬來西亞升學,多以吉隆坡和檳城作為目標城市,不僅因當地發展完善,教育制度亦十分理想;而檳城更是不少港人首選,其教學模式讓小朋友充分享受學習過程。
至於往馬來西亞升學有何優點,綜合Coco、海外升學專家和移民網站的資料得出三點:
優勢1-IGCSE,IB混合學制 | 海外升學專家陳筱芬(Fanny)指出,馬來西亞當地國際學校多採用IGCSE和IBDP混合課程;另外還有英國制IGCSE和A-Level高中課程,美國制SAT和AP大學先修課程,以及加拿大高中課程等。「升學出路方面,連接英國、澳洲、美國、加拿大等地升學,成功率高達八成半以上。」 而有資料顯示,部分學生更可升讀全球百大頂尖學府。馬來西亞官方語言為馬拉語及英語,故當地學生英語具一定水平。2017年國際英語水平測試IELTS的馬來西亞考生,平均分是全亞洲最高。 |
優勢2-學制富彈性 切合所需 | 為配合留學生的需要及能力,部分學校提供彈性學制,豁免他們修讀馬拉文、宗教等科目,還會因應他們的英語能力提供輔導,協助追上進度,如有需要,學校亦會在考試上作出調整。另外,相對於其他國家,馬來西亞其中一大優勢是保留中文科目,讓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全面發展。但要注意課本是以簡體字為主,並多以普通話授課。 |
優勢3-學費相對較低 | 在港入讀國際學校,大多需要購買債券或提名權,持有人方可獲優先面試資格。相反馬來西亞國際學校則沒有債券或提名權等制度,父母毋須支付大筆費用,學校會安排學生與校長面試,了解其學習能力和性格。 馬來西亞的國際學校學費亦相對較低:小學一年約為四萬馬幣(約八萬港元)、中學一年約為六萬馬幣(約十二萬港元)。然而部分頂尖學府學費跟香港相差無幾或更高,申請前宜先作了解。有需要學校可安排試堂或參觀。 如欲報考學費較相宜的學校,陳筱芬建議可考慮首都周邊郊區內的社區。「部分新晉國際學校確是價廉物美,小學學費每月約四千港元左右,如於雪蘭莪州、吉隆坡、怡保均有分校的Fairview International School,採用IB課程,每年學費約五萬二千馬幣(約九萬七千港元)。但必須留意,部分國際學校的中學學費每升兩年級便會遞增,不少學生到了中學畢業的第十二和第十三班時,學費已比小學時增加了六至八成。」 |
傳統名校學費不便宜
陳彼芬又指,不少人都說入讀馬來西亞國際學校,學費相對香港便宜一半,平均每月四千至四千五百港元,即每年學費約四萬港元左右,與香港國際學校相差甚遠。不過,她提醒家長,雖然馬來西亞國際學校選擇甚多,但也不是所有都很便宜。「舉例馬來西亞的頂級國際學校,跟香港的國際學校平均每年學費約十六萬港元,亦相差無幾,只是馬來西亞的學校不設債券。相對於動輒要幾十萬至百萬元的入學債券作『入場費』,家長毋須先付大筆金額。」
推薦五所馬來西亞國際學校
檳城 |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Penang(Uplands): |
Prince of Wales Island International School: | |
吉隆坡 | Mont' Kiara International School: |
Garden International School: | |
集團式國際學校 | Tenby Schools Malaysia: |
申請移居計畫必讀事項
「馬來西亞-我的第二家園」(MM2H)計畫吸引不少港人關注,但須留意此計畫只屬長期居留計畫,合資格申請人要能在當地居住10年或以上,屆滿後方可續期或申請入籍。計畫並有相關工作限制:
1. 50歲或以上的申請者,能申請每周20小時的兼職工作;
2. 擁有專業技能人士可向移民局申請特許工作證;
3. 未符合上述兩項條件人士,可在當地藉開設公司工作。
故對年輕的申請人來說,計畫未必是最理想的選擇。
除了MM2H外,馬來西亞政府亦推出其他移民計畫及簽證,如Entry Permit 簽證(MyPR)及外籍人才計畫(Expatriates),不過部分政策門檻不比海外國家低。
MM2H申請資格
50歲以下 | 1. 申請時擁有500,000馬幣的流動資產(約$900,000港元)。 2. 申請時海外月入10,000馬幣(約$18,000港元)。 3. 取得預先條件批准信,再於當地開設300,000馬幣(約$540,000港元)的定期存款戶口。 4. 一年後再提取最多150,000馬幣(約$270,000港元)作買樓、買車、醫藥費及子女教育費等用途。 5. 其後戶口必須保存至少150,000馬幣,直至終止參與計畫為止。 6. 提供當地醫院發出的體檢報告。 7. 購買當地醫療保險 8. 直接向當地政府申請的話,繳付1,000馬幣的保證金。 |
50歲或以上 | 1. 申請時擁有350,000馬幣的流動資產(約$630,000港元)。 2. 申請時海外月入10,000馬幣(約$ 18,000港元)。 3. 取得預先條件批准信,再於當地開設150,000馬幣(約$270,000港元)的定期存款戶口。 4. 一年後再提取最多50,000馬幣(約$70,000港元)作買樓、買車、醫藥費及子女教育費等用途。 5. 其後戶口必須保存至少100,000馬幣,直至終止參與計畫為止。 6. 如已退休,可證明擁有10,000馬幣的退休金,以取代海外月入和開設定期戶口。 7. 提供當地醫院發出的體檢報告。 8. 購買當地醫療保險(滿60歲可豁免)。 9. 直接向當地政府申請的話,繳付1,000馬幣的保證金。 |
假若要憑MM2H正式移民並入籍馬來西亞,申請人須符合以下資格:
1. 申請人須於當地連續居滿5年;及
2. 開設至少200萬美元的定期存款戶口,5年內不可提取;或
3. 向當局證明擁有專才技能:或
4. 得到馬來西亞專業機構的推薦信,證明具備專業知識;或
5. 於計分系統中取得65分或以上(120為滿分),被認為需時最長的方法。
資料來源:新城電台移民全攻略網站
文:馮淑玲 圖:蔡建新、受訪者提供、Coco母眼睇馬來西亞FB page
原文刊於2020年8月6日#533親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