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盤︱海外法官言論惹議 法律與政治如何劃界?

更新時間:09:14 2024-06-12
發佈時間:08:20 2024-06-12

早前辭任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的岑耀信,在英媒撰文聲稱香港法治正受政治環境威脅,驚動特首李家超、終院首席法官張舉能點名回應。岑耀信文章指控之嚴重程度前所未見,政府亦不得不強硬回應前法官言論。

劉兆佳:法律與政治現實難完全割離

政府先在凌晨發長稿回應,稱極不同意岑耀信觀點,法庭審案絕對無受到任何政治壓力,批評有關言論完全錯誤。李家超昨再指法院一直獨立審判,不受任何干涉,並質疑岑耀信說法與其2021年言論有矛盾,批評他背棄了仍在港守護法治的司法人員。

多年來,保留來自其他普通法地區的海外非常任法官,既帶來不同專業法律領域的國際司法經驗,擴展法院視野,更重要是傳遞明確訊息,顯示他們對香港法律制度及司法獨立的信心。不過,一周內有3名海外法官宣布離任,難免令人關注對香港法治影響。

今次岑耀信言論惹起爭議,核心之一是本港司法制度到底有否受到政治狀況影響,張舉能聲明中就提到,「一如其他司法管轄區,保障基本權利和維護國家安全之間經常存在張力」,在個別案件中取得適切平衡並不容易,但強調然不同意法庭裁決是一回事,但指法庭因政治考慮而削弱基本權利則是另一回事,不能混為一談。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不諱言,法律與政治的界線現實上難以完全割離,西方政治學有部分學派認為,法律不可能超然於政治,憲法、法律條文向來是不同勢力政治鬥爭的結果,並非超自然的金科玉律,「如何寫、側重點在哪,都是展示訂立時各派別的勢力分布」,這涉及哲學思辯。不過,他指這種辯論同時很危險,因政府和法律界或擔心,若承認這個「現實」會打擊法律體系形象,政府反應強烈是可以理解。

套用在香港,劉兆佳指司法機關施行法律時,只可按照條文內容和證據審判,但在詮釋法律、審判過程中,不可能完全背離立法原意,因《國安法》立法背景,正是香港2019年暴亂動搖到根本憲制秩序,從而危害國安,自然會有人以此為話柄指控香港法治狀況。

但他認為,世上無任何國家會容許2019年亂況在自己地方發生,即使歐美也會通過法律、政治、行政手法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安行為,「怎可能唯獨到中國實行就是危害法治?」他質疑若個別司法人員不接受新政治狀況,早應在《國安法》訂立初期辭任,不會等到現時有重要裁決(35+案)才發聲,質疑岑的言論背後有政治壓力。

行會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指,法官即使有個人政治觀點,也不應利用其身份、辭職一事公開評論政治,免予人不公正觀感。他指岑耀信沒提出實質證據,證明香港法治受政治干預,強調法治不應亦不能為政治左右。

法律界議員林新強表示,海外法官辭任原因眾多,例如個人、政治因素、年齡等,但相信法官作裁判時,必定根據法律專業及證據,而非政治立場。他認為美西方威嚇制裁本港司法人員,可能影響本港繼續邀請海外非常任法官,如日後再邀請,相信是已退休的法官為主。

聶風

---

由即日起至6月20日,只要參加「市民對特區政府滿意度調查」問卷,即有機會贏取Panasonic護髮風筒、Casetify充電器、大家樂$50餐飲券等豐富禮品。即點擊https://bit.ly/4csd4qL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