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會討論規管「cold call」議案 議員指詐騙泛濫導致「玩爛」:正經電話都當成呃人電話 

更新時間:17:52 2025-02-20 HKT
發佈時間:17:52 2025-02-20 HKT

【立法會/cold call/詐騙】立法會大會今天續會,並討論民建聯梁熙提出的「全面規管非應邀來電」議員議案,建議為來電設立認證登記制度,以及設立拒收非應邀來電登記冊,惟後者引來商界爭議,自由黨邵家輝提出修正案以刪除該建議。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亦表示,營銷電話性質與詐騙電話截然不同,因此需要衡量立法規管會否影響正常商業活動。

梁熙:如沒有規管將造成劣幣驅逐良幣

梁熙表示,本港去年首10個月錄得的詐騙案佔整體罪案46.3%,涉案金額高達91.5億元,當中不少是電話騙案,他指有市民因選擇拒絕接聽不明來電而錯過緊急來電,對生活構成不便,例如在2023年9月世紀暴雨期間,柴灣有停車場嚴重水浸,管理員嘗試致電車主,但由於電話號碼是3字頭,車主誤以為是詐騙電話拒聽,導致錯失救車的機會。他建議參考「短訊發送人登記制」,為來電設立認證登記制度,於致電時在來電號碼顯示中加入「#」號字頭;參考《非應邀電子訊息條例》及拒收訊息登記冊制度,研究設立拒收非應邀來電登記冊及制定相關法例;優化現有的「電話智能卡實名登記制」等。

梁熙又指,明白到商界的關注,但認為騙徒已「玩爛咗(制度)」,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不少市民早已將不認識的來電當成詐騙電話,質疑在這種情況下,「cold call」能否有效營銷。

吳傑莊倡用AI、大數據分析反詐騙

選委界吳傑莊則表示儘管政府已透過執法、防範和堵截措施,以及宣傳活動等方法打擊詐騙,但詐騙案仍如「野草般燒不盡」,因此提出修正案建議政府應充分運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技術,研發一套反詐騙電話過濾系統;及考慮對境外來電實施更嚴格的管控措施,例如制訂一套封鎖偽冒來電的機制,以應對改號詐騙技術。

商界議員:設立拒收非應邀來電登記冊「行唔通」

另一提出修正案的議員,自由黨邵家輝則表示,本地立法未能規管詐騙電話及境外來電,反而只會妨礙中小微企業的正當運作,增加他們的經營困難和遵規成本。他稱政府在商界面對困難之下並非拆除鬆綁反而「諗多啲嘢框佢」,對此感到不同意。他因提出修正案建議刪去原動議中設立拒收非應邀來電登記冊的建議,但若吳傑莊的修正案獲通過,他將不會動議。

自由黨李鎮強補充,指設立拒收非應邀來電登記冊並不可行,因為當市民登記後,即使診所提醒市民複診都要先查閱登記冊,否則會很容易觸犯法例。而且很多電話騙案來自境外,因此需要思考如何監管境外來電。

經民聯陳祖恒亦表示,非應邀來電對部分中小企而言有一定商業價值,因此應研究怎樣有效規管,以揚長避短,建議參考「短訊發送人登記制」,推出「來電白名單」自願登記制,將騙徒經常冒充的高危機構,例如政府部門、銀行等率先加入,協助市民分辨真偽。

陳百里:來電加上#號 技術上不可行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表示,營銷電話性質與詐騙電話截然不同,兩者不應混為一談,就議案建議針對營銷電話的規管方法,他指需要衡量立法規管會否影響正常商業活動。

針對就來電加上「#」號,陳百里表示由於來電顯示技術的設計是基於國際通用格式,一般只能支持數字及「+」號的顯示,並不能夠支援其他符號及文字,因此有關建議在技術上並不可行。

截至今年1月 130萬個電話涉詐騙活動被暫停服務

打擊詐騙方面,陳百里指電訊商已將涉嫌詐騙的電話號碼進行封鎖及停止服務,截至今年1月底,電訊商停止超過5,800個本地號碼的電訊服務,並封鎖超過2,600個非本地號碼,及超過32,500個詐騙網站。他又指,電訊商按通訊局制定的業務守則,監察來自其網絡打出的電話和短訊,一旦發現某個電話號碼懷疑涉及詐騙活動,便會暫停有關電話號碼的服務,截至今年1月底,約有130萬個電話因此被暫停服務。

他又指,自實名登記制實施以來,截至今年1月底,約有410萬張電話儲蓄卡,因相關客戶未能提供合乎登記要求的資料而被拒絕登記,電訊商亦取消了約320萬張未合規儲值卡。

議案最終經吳傑莊修正後,在66票贊成、無人反對、8票棄權下獲通過。

記者:曾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