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道小學推創意視覺藝術課程 培養小小藝術家
發佈時間:11:45 2023-05-03
香港的教育制度一向「重學術,輕藝術」,家長普遍著眼於學科成績,令藝術科淪為「可有可無」的點綴。不過,對香港培道小學暨幼稚園(下稱:培道小學)的校長和老師來說,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早前更藉著135周年校慶,於校內舉辦「135童趣。童最」視覺藝術展覽,將校舍變身為美術館,展出全校小學及幼稚園生的共同創作,從孩子心中的「趣」看這世界的「最」。
創幼稚園視藝科「專科專教」先河
作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小學之一,培道小學多年前已重點推行STEM教育,5年前進一步加強學生在藝術方面的培養,請來對藝術工作有豐富經驗,曾任職博物館、做過策展人的劉芷珊老師出任視覺藝術科主任,創本地小學和幼稚園實踐視藝科「專科專教」的先河。
培道小學校長陳敏儀指出,培道小學的教育理念,是透過多元化學習培育和諧而完整的人:「除了學術之外,藝術是小朋友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目的是培養出有創意與美感、能自我表現、自我抉擇、尊重環境與他人,且能面向未來的個體。」
孩子感染家長培養藝術興趣
一般人心目中,小學藝術科只是在畫紙上塗鴉,藝術創作對他們來說是遙不可及。但原來今次已經是培道小學第四次舉辦「童眼看世界」視覺藝術展,剛重建完成的新校舍,更預留空間,讓學生可隨時展示自己的作品。陳校長解釋,舉辦展覽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也可讓家長透過小朋友,發現藝術就在身邊:
「當學生擁有藝術,原來會感染整個家庭,例如有些家長會在Facebook分享家庭旅遊,以往通常是一床的戰利品,但現在會變成參觀博物館,可見小朋友的感染力很大。」她笑言平日跟學生一齊上視藝課,令她眼界大開:「現在的視藝課,跟我讀中小學時的美術課完全不同,會包含藝術家元素,國家地域的文化元素及歷史等,消化後再變成自己的創作。有時我聽不懂怎樣做,學生會給我意見,所以我不是參觀大家上課,而是一同學習。」
深信每個孩子都有藝術潛能
培道小學視藝科主任劉芷珊老師補充,校長跟學生一起上課,用行動證明對藝術的重視,對小朋友是很大鼓舞。曾任教會考美術科,培養過很多藝術家的劉老師,深信每個孩子都有藝術潛能,要啟發他們對藝術的興趣和創造性,必須從小培養:「因此視藝科的課程設計,不同年級各有不同,目標是在6年入面,所有藝術家會涉獵到的媒介都可以嘗試到。讓學生透過自身接觸藝術媒介的經驗,了解它們如何創造意義。」
劉老師續稱,視藝課不是純粹講藝術,也會涉獵到民生,環保,宗教道德、倫理等生活相關課題,「我們希望在創作上比較貼地,例如在茶包或口罩上面畫畫,讓學生明白藝術範疇很多元化,隨手拈來的東西都可以是藝術,以加強他們的創造性。」
而為了培養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課程特設「物館學」(學習博物館學),學生會每人會獲發一本「我的博物館」寫生簿,要求他們每年參觀兩個不同展覽,再做簡單的繪畫及文字報告,即六年下來最少要參觀十二個展覽。活動鼓勵家長一同參與,視藝老師會先帶家長參觀藝術展,為他們進行藝術教育,讓他們學會如何教小朋友欣賞藝術品。據知參觀博物館活動很受家長和小朋友歡迎,被視為最佳親子活動。
比賽有助促進人格健全發展
以學生為中心的視覺藝術課程,是旨在啟發學生的創造性;而透過參與比賽,可讓他們進一步學習挑戰自己的精神,促進人格的健全發展。所以培道小學特別成立藝術校隊,與學界交流。
早前有幾位五、六年級的同學生更衝出香港,參加由深圳創新創意設計發展辦公室、深圳市文化創意與設計聯合會、深圳青年聯合會、香港星島新聞集團、澳門文化推廣協會聯合主辦的首屆「深港澳青少年創意設計大賽」。身兼藝術校隊指導老師的視藝科老師關焮予認為比賽很有意義。「對學生來說,能夠參與大灣區舉辦的比賽,跟國內學生交流,是一個難得的觀摩學習機會。透著比賽讓學生嘗試挑戰自己、擴闊視野,這個過程較比賽更加重要。」關老師說。
「深港澳青少年創意設計大賽」比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