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搖茶飲衝擊傳統茶葉店 瀾滄古茶嘆「每年都是寒冬」 盼吸引年輕人求突破
發佈時間:06:00 2025-02-19 HKT

內地手搖茶飲店古茗(1364)及蜜雪冰城等先後計劃在港上市,其中蜜雪冰城自去年底進軍香港以來,更迅速開設9間分店,連同原有茶飲店在港遍地開花,對傳統茶葉公司產生不小衝擊。其中被稱為「普洱茶第一股」的瀾滄古茶(6911)在港上市逾一年,股價累跌逾五成,去年中期收入亦按年跌15.9%,盈利更大跌近八成。該公司香港區品牌代理負責人蔡秀賢接受《星島頭條》訪問時坦言,「每一年都感覺是寒冬」,面對消費習慣改變、北上消費潮等挑戰,傳統茶葉零售業正努力在堅守傳統與創新發展間尋求突破。
AI摘要:
|
茶飲店在港遍地開花
隨着手搖茶飲店在港遍地開花,已越來越少人選擇坐下來泡茶。從店舖數據上可發現,無論是香港還是內地,茶飲店都開得如火如荼,例如上月剛在港開張的內地茶飲店「一點點」,自2011年來在內地共開設高達3,000家分店,巔峰時期在全國有超過4,000間門市;落戶尖沙咀K11 Art Mall的霸王茶姬,截至去年5月的全球門市數更突破4,500家。此外,喜茶去年門市數量為4,334家、滬上阿姨門市有8,980家,而剛在港上市的古茗門市總數亦達9,823家,未來更有機會突破萬間。
反觀代表傳統茶葉零售店的瀾滄古茶,根據數據顯示,2020至2023年經銷商門市分別有566、531、508及548家,規模有所縮減。蔡秀賢直言,「現在年輕人不會像以前那樣坐下來泡茶,他們更習慣買一杯30元左右的外賣飲品。」消費習慣的改變是最大問題,傳統沖茶會讓年輕人覺得「老土」,亦成為行業發展的阻礙。
新中式茶館在內地興起
面對競爭對手日益增加,傳統茶葉店單靠賣茶葉更難生存。根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公布的《2023年度中國茶葉產銷情勢報告》顯示,手搖茶飲確實對傳統茶葉行業產生影響,不過亦為推動傳統產業轉型提供機會。報告指出,由於消費者越來越關注產品原料使用真茶,更多傳統名茶被應用到新茶飲創新產品中。以霸王茶姬為例,將東方茶作為產品賣點,強調所有使用的茶葉全來自茶山直送,絕不使用茶粉、茶渣,自去年9月開業以來熱度不減。
另外,傳統茶企正積極探索轉型升級之路,據企查查數據顯示,2023年新增茶館相關企業2.15萬家,較2022年增長20%,這股「新中式茶館」風潮,還吸引了霸王茶姬、奈雪、喜茶等手搖茶飲巨頭佈局,其中喜茶於2023年11月在廣州開設首家「喜茶·茶坊」,3個月後在上海開設第二家分店;奈雪則於2023年10月在深圳開設首家「奈雪茶院」,主打純茶及原葉茶零售;霸王茶姬更早於2023年6月在上海推出「TEA BAR」概念店,並已在全國多個城市開店。
新中式茶館既保留了傳統茶文化的韻味,又迎合了年輕消費群體的需求。尤其是「小茶舖」模式的興起,將傳統茶飲變身「快茶」概念,迎合了年輕人「好喝不貴」的消費訴求,為傳統茶企打開了新的市場空間。蔡秀賢認為,通過任何方式令年輕人去關注茶品,對於茶葉市場來說一定是好的。
在港開冷飲店需考慮成本
她表示,茶葉店都可以不只是單賣茶葉,而是將茶葉與冷飲結合,貼合大眾消費與飲食習慣。不過她透露,目前瀾滄古茶在香港未有相關的工作計劃,因開設冷飲店風險不小,除了需要考慮舖租、人手成本的問題之外,還要保證飲品出品質量,更需要有較大的投資與營運成本。
茶葉行業雖然生存艱難,但仍不乏炒價的出現,甚至還形成「金融茶」的現象,例如在2019年,一款1920年的「紫票福元昌號」在香港拍賣會以2,632萬元成交,平均每克價值11,770元,創下普洱茶拍賣新紀錄。以泡一壺茶需要7.5克計算,光是一壺茶的成本已高達88,283元。
踏入茶葉店,或許未必遇上百年茶王,但動輒過萬元的高級普洱茶卻不罕見。以瀾滄古茶為例,其「2007年千秋龍團」一餅2.5公斤要價21萬元,每克售價84元,泡一壺至少亦要600多元,價格令人咋舌。
「天價茶」不代表口感最佳
問起市面上「天價茶」的看法,蔡秀賢指出,天價茶葉的用料不一定是最好的,而且價格高亦不代表口感最佳,「這些都是見仁見智的。」她解釋,茶葉價格其實是由需求決定的,正因為市面上稀少,需要的人就願意付這個價錢,拍賣會上的天價茶,往往是因為年份久遠且無法複製才能拍出天價,一些真正優質的茶葉反而價格適中,因為種植者和製茶師更注重工藝和品質,而非市場營銷和包裝。她又表示,品質最好的茶葉通常會被老茶農或製茶師留給自己或親朋好友飲用,不會流入市面。
茶包銷量佳 新推掛耳式茶包
蔡秀賢指出,很多消費者對茶葉價格存在誤解,認為數百元才能買到好品質。實際上,店內100元以下的產品種類不少,消費者可以從低價位產品開始嘗試。「最便宜30元兩包的茶包都有,貴的上萬元一餅也有。」她表示,銷量第一的就是茶包,一盒20包,價錢百元以下,便宜方便,備受上班族喜愛。在包裝上,還推出新款的掛耳式茶包,可以像沖泡掛耳咖啡一樣沖茶。另外,還有將普洱茶葉塞入柑皮中產品,整體看起來就像一個小柑橘,但可以放入茶壺直接沖泡。
傳統優勢仍在 情感積累也是資產
儘管面臨諸多挑戰,傳統茶葉店仍有優勢。「很多茶友來這裡喝了十多年了,他們有四、五十歲的,也有九十多歲的。」蔡秀賢回憶,小時候爺爺經常在家裡沖茶,煲水爐的火水味至今令她難以忘懷,越長大越覺得泡茶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也想以此為事業。記者與蔡秀賢做訪問時,她亦一邊泡茶,一邊與大家暢聊。她透露,每日都有不少茶友會到店裡找她喝茶,幾人圍著一張茶桌就能聊一天。平時有顧客想買茶葉,她也會耐心挑選,並泡茶試飲。
她認為,人與人因茶而連接的情感,也是做生意的資產,茶葉銷售更需要依賴情感的積累,而不只是單靠價格競爭。蔡秀賢又指,北上消費潮確實令茶葉店生意凋零,但一些消費者即使可以在內地購買更便宜的茶葉,仍願意在香港消費,看重的是服務品質與信任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