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資產騙案層出不窮 業界促身份驗證引入AI防詐騙

更新時間:10:33 2025-02-24 HKT
發佈時間:10:33 2025-02-24 HKT

虛擬資產相關欺詐事件層出不窮,業內機構Sumsub的調查顯示,主要欺詐方法包括偽造文書、釣魚程式等,其中騙徒偽造文書的頻率最高,佔欺詐事件總數的31%。Sumsub亞太區業務發展副總裁Penny Chai指出,騙徒竊用用家照片後,會用深偽(Deepfake)偽造其身份證件,甚至可通過部分虛產平台認證,從而竊取用家資產。對此她認為業界不應鬆懈,要將人工智能(AI)手段融入客戶身份驗證程序,並構築包括用家個 人資料、電話、指紋在內的全方位認證,防止其資產遭竊。

開戶後也不應在認證上鬆懈

近年興起的虛產已成黑客盜取的焦點,Penny Chai認為,業界應運用AI等技術革新客戶認證手段應對,她以自家公司的技術為例,稱用家使用已接入相關技術的平台認證身份時,設備相機會在30秒內快速拍攝多張用家的3D面部照片,藉此判別用家是否真實存在且為本人,相信可有效防範深偽等竊取行為。此外,Penny Chai指出,70%欺詐事件於客戶開戶後發生,認為業界不應在開戶後即在客戶認證上鬆懈。

本港方面,上述調查顯示,過去兩年間本地加密貨幣平台的平均欺詐率低至1.1%,Penny Chai說,數字下降顯示本港監管當局反洗錢行動有效,而港府針對申請虛產平台牌照等問題已有清晰指引,相信虛產業界在港發展可期。

相關文章:

港虛產監管「朝正確方向前邁進」 幣安:籲放寬限制 准許更多產品進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