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3片區開發收22意向書 至少9知名發展商參與 業界:不錯成績

更新時間:09:58 2025-04-01 HKT
發佈時間:09:58 2025-04-01 HKT

北部都會區3個「片區開發」試點,接獲22份意向書。發展局透露,今次提交意向書者涉及本地和內地的發展商、承建商、綜合企業和電商物流公司等。據了解,當中最少包括9個知名發展商,同時不乏中資財團,包括新世界、華懋、恒基,長實、信和、新鴻基、會德豐、太古地產及華潤置地(海外)。多名業內人士向《星島》指,項目接獲22份意向書屬「不錯的成績」,但正式招標時才能「見真章」。另因片區開發耗資巨大,投資時間長,相信只有「大孖沙」具財力參與發展,中小型發展商難以入閘。

相關新聞:龍漢標倡引入「白色規劃」 靈活吸引開發北都 籲政府延長換地時間表達成「雙贏」

發展商:勢成新經濟增長引擎

發展局早前邀請發展商、銀行及財團等就洪水橋新發展區、粉嶺北新發展區,及新田科技城的「片區試點」提交意向書,每個試點均有住宅、產業和公共設施土地,面積由12.5公頃至18.6公頃不等;今年初舉行的簡介會吸引約100間企業列席。截至昨日,局方合計收到22份意向書,會整理及分析蒐集當中意見,以決定試點的範圍、發展參數、工程要求和財務安排等細節,從而敲定日後的招標細節和條款,並計劃在今年下半年起至明年陸續進行招標。但由於意向書涉及企業的商業敏感資料,局方指不宜公開,日後招標條款會適當地反映有關意見。按局方早前估計,每個片區發展成本約100億至200億元。

會德豐地產副主席兼常務董事黃光耀表示,北部都會區發展規模龐大,緊接大灣區及港深創新科技融合發展,勢必成為新經濟增長引擎,集團在區內亦擁有發展項目,長遠看好北都發展,對各個片區發展均會進行研究。

高力香港研究部主管及零售顧問諮詢李婉茵表示,是次邀意向書反應不俗,反映市場對片區開發興趣。片區發展的難度,在於綜合性規劃各類型設施,包括住宅、創新產業用地及區內基建等,關鍵在發展商的規劃及經驗。仲量聯行估價諮詢部主管區建強認同,若要利用北都帶動本港經濟,開發宜採取新模式,應由產業帶動,吸引產業落戶最重要,而非以售出地皮為成功指標。

經濟學者李兆波形容,收到22份意向書「絕對可以收貨」,不過因社會及市民普遍覺得大型發展商有足夠能力投標,對其參與開發亦存在一定期望,加上因意向書不具約束力,「相信發展商無論看不看好,現在也會先試水溫,最終還是要看標書細節,才知有多少人會入標。」

政府致力發展北部都會區的新田科技城為創科發展集群的樞紐。
政府致力發展北部都會區的新田科技城為創科發展集群的樞紐。

測量師倡壓低底價增市場競爭

香港測量師學會土地政策小組主席劉振江指,今次提交意向書的企業或機構相對多元化,料能給予不同意見,讓政府有方向調整標書。他指,雖然項目發展成本較大,大型發展商的看法或較被重視,惟只要能引起市場興趣,不愁最終無人入標,建議當局可把底價壓低,增加市場競爭。

世邦魏理仕香港估值及諮詢服務部主管兼執行董事鄭亥延表示,發展重點考量為發展時間表,初始階段對基礎設施及地盤進行大量前期投資,基本上後期才會出現住宅銷售的收入,此漫長現金流周期將影響發展商財務回報。

相關新聞:

港深西部鐵路勘探展開 洪水橋業主叫好 望盡快拍板 區內代理:通車後叫價將更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