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華造船業主導地位 美擬對中國船舶徵最高150萬美元入港費

更新時間:09:49 2025-02-25 HKT
發佈時間:09:49 2025-02-25 HKT

中美貿易戰再升高,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針對中國在全球造船、海運和物流領域日益佔據主導地位進行調查,提議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製造船舶徵收最高達150萬美元(1162.46萬港元)的費用。消息指,如果建議案獲採納,將直接衝擊全球最大的海運公司中國遠洋海運集團(Cosco)。

將衝擊中國遠洋海運集團

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於1月16日發布的調查報告,自1999年以來,中國藉大規模政府補貼和對國有企業的特殊優惠政策,使其在全球造船總噸位中的佔比從5%飆升至2023年的50%以上,嚴重擠壓了國際私人企業的競爭空間。該調查最初由前總統拜登政府發起。

相關新聞:
關稅大戰︱義烏玩具商開市收逾¥20萬定單 商戶淡定應對:50%也不怕

報告還指出,美國造船業受到了嚴重衝擊。1975年,美國船廠每年建造70艘船,而如今有關數字已驟降至每年僅5艘。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報告提議,根據《貿易法》第301條採取補救措施,以保護美國本國產業。該措施包括對隸屬於中國航運公司(例如國有的中國遠洋運輸有限公司)的船舶在進入美國港口時,每次入港徵收最高100萬美元(780萬港元)的費用,或按凈船舶載重噸(NRT)每噸徵收最高1000美元(7800港元)的費用。

根據中國船舶佔比徵費

此外,針對中國製造的船舶,如果其所屬航運公司的中國船舶佔比達到一定標準,將額外徵收費用。

而營運中國製造船舶的非中國海上運輸業者每次進入港口需支付高達150萬美元的費用。那些擁有超過50%由中國製造的船隊的公司將為每艘船支付100萬美元的入港費。無論船隻來自哪裡,如果中國船隊比例在25%至50%之間,費用將降至75萬美元(581萬港元);如果低於25%,費用將降至50萬美元(387.5萬港元)。

對於已從中國造船廠訂購並將在未來2年內交付的船舶的海運運營商,可能會徵收類似數額的第2套費用。

使用美船可退還100萬美元

至於每艘美國建造的、用於國際海事服務的船隻進入美國港口,可獲退還高達100萬美元的費用。

補救措施還要求在2兩年內,至少1%的美國出口產品必須透過懸掛美國國旗的船隻運輸,包括資本貨物、消費品、農產品以及化學石油和天然氣產品。2年後,該比例將增至美國出口的3%,3年後將增至5%。再3年後,美國3%的出口產品必須透過美國製造的船隻運輸。

7年後,這些限制措施將要求至少15%的美國貨物必須透過懸掛美國國旗的船隻運輸,5%的貨物必須透過美國建造的船隻運輸。

將影響非中國籍業者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計劃於3月24日就上述擬議的補救措施舉行公開聽證會,之後敲定實施時間。

消息指,如果建議案獲採納,將直接衝擊全球最大的海運公司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根據美國官方資料,屬於中國國企的中遠海運等企業船隊,在2024年1月已佔全球商用貨輪總數的19%。

新收費也將影響非中國籍業者,歐洲的馬士基集團(Maersk)與地中海航運公司向中國購入貨船,這些船隻未來進入美國港口也得繳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