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施會指本港今年首季逾136萬人處於貧窮 貧富差距擴至57.7倍

更新時間:14:20 2023-09-19
發佈時間:14:20 2023-09-19

樂施會今日(19日)發表《香港貧窮狀況報告2023:疫後復常下的兩極化復原》,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第一季整體貧窮率達2成,逾136萬人處於貧窮。疫情前後的貧富差距由19年的34.3倍擴大至23年第一季的57.7倍,上升23.4倍。在職貧窮、失業貧窮及非活躍經濟人口貧窮問題嚴重。樂施會指調查顯示疫情即便過去,低收入家庭反而面臨更大挑戰。

樂施會以政府統計處2019至2022年及今年首季數據,按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劃分為10等份,發現今年首季,最貧窮的一成住戶家庭月入中位數僅2300元,較疫情前大幅跌超過三分一;反之最富裕一成家庭月入中位數超過13萬,較2019年上升逾一成;整體家庭月入中位數為29500元,較疫情前微升1.7%。

樂施會又指,首季有近21萬在職貧窮人士,佔就業人口6.4%。近六成有全職工作,比例最高的為零售、住宿和餐飲服務行業,每十位便有一位在職貧窮。至於首季失業率為3.1%,約11.4萬人,當中超過四成人處於貧窮狀態。

雖然今年第一季的失業率3.1%,當中超過四成人處於貧窮狀態,其中六成貧窮失業人口稱被公司遣散或解僱;近六成已失業兩月或以上,超過3成失業半年或以上。當中超過七成人失業前從事低技術水平工作,反映低技術人員競爭力不足,未能應對疫情後社會轉變。而非經濟活躍貧窮人口亦大幅上升,首季數字逾110萬,較2019年增加超過一成。當中近半為65歲或以上的貧窮長者,較2019年急增超過3成

樂施會總裁曾迦慧呼籲政府考慮進一步輸人外勞前,應先透過調高最低工資、創造就業等,協助基層就業。亦建議由政府推廣「生活工資」,包括應付住宿、醫療緊急費用及飲食開支;加強幼兒託管服務,定期檢討「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試行計劃」成效,並將計劃擴展至18區,幫助婦女重新投入勞動市場。

曾迦慧亦建議,按劏房人口比例將「社區客廳」擴展至18區。並針對劏房的租金問題設立起始租金,及延長「簡約公屋」居住期限,直至住戶獲分配公屋。至於企業方面,樂施會建議透過「按效益收費」、「創新計劃」等模式,鼓勵企業參加及支持扶貧創新項目。

樂施會助理研究及倡議經理梁名峰表示,非經濟活躍人口貧窮問題,是疫後貧窮率上升主要原因,預計第二季情況不會大幅改善。正研究更多貧窮線的表達方式,如以支出角度取代現時收入角度計算貧窮線。

記者:謝曉雅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