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界辦「金庸與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研討會 張國良:金庸小說可成愛國傳統文化陣地

更新時間:11:52 2024-07-26
發佈時間:11:52 2024-07-26

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今日(26日)舉辦「金庸與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研討會。聯會理事會主席李大宏表示,金庸作品是全球華人共同的語言,探討金庸能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新聞聯會長張國良致辭指,社會要認識金庸地位和影響力,又指設立金庸紀念館對愛國主義教育有實際意義。同場,香港新聞聯副主席、星島新聞集團行政總裁兼社長蔡晋及金庸兒子查傳倜亦有出席研討會。

張國良致辭時表示,香港過去長期受殖民統治,因此中國傳統文化不受重視,有關影響直到現在還沒有消除,「比較喜歡『高端』的西洋東西,孩子都喜歡高雅的東西,通俗的文學評價還是不夠。」他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2014年在文藝座談會上曾說過「既要有陽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頂天立地、也要鋪天蓋地」,形容金庸作品數量、影響力鋪天蓋地,要加強這方面認識,提高香港文化自信。

張國良又表示,弘揚金庸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是有現實意義,指香港現在愛國活動鋪天蓋地,而各個活動都會提到傳統文化,可是如何真正弘揚卻始終「沒有抓手」。他認為,金庸小說可成為愛國傳統文化的陣地,而建造金庸紀念館有利增加港人對國家及民族文化的認同,遊客也有一個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窗口,「能夠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這個現實意義是很重要的。」

何俊賢:哪個沒想過自己像韋小寶有七個老婆?

立法會議員何俊賢憶述自己讀中學時,班上男同學基本都熟讀金庸​​小說,「那時候的小孩,哪一個沒有模仿過降龍十八掌?沒有想過自己像韋小寶有七個老婆?」他指,金庸作品前期主題是救世救國,發展到中後期就是民族之間的認可,「金庸構建了我個人對於中華民族的認知,建構我的價值觀。」他把金庸作品比作《詩經》,雖然很多人本身沒細讀過《詩經》,但書中的字句早已成為成語活用在日常生活中,形容金庸也一樣早已融入進中國人的DNA,討論金庸就像是「尋根」。

立法會議員嚴剛表示,家國情懷是金庸作品不變的主題,其筆下的江湖世界中,充滿了中國傳統文化懲惡揚善、行俠仗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正能量;書中民族氣節、知恩圖報、匡扶正義等傳統文化價值觀,亦引導、啟迪青少年走正道行正義做正事,發揮倡導正能量的積極作用。因此,大力宣傳弘揚金庸筆下的家國情懷,就是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深化愛國主義教育,推動人心回歸,引 領新一代香港人心向祖國心繫國家,「讓人人都能夠成為愛國愛港的中堅。」

嚴剛又提到,金庸作品以往大多改編成電視劇,建議能夠以現在年輕人喜好的動漫的方式,拍攝出能媲美迪士尼《功夫熊貓》的「金庸武俠動漫大片」。他又提議遊戲廠商可以開發金庸武林遊戲作品,「讓大家在玩遊戲的同時,能夠體驗愛國主義情操。」

金庸兒子查傳倜出席「金庸與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研討會。何君健攝
金庸兒子查傳倜出席「金庸與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研討會。何君健攝

查傳倜:把《射鵰英雄傳》拍成動畫電影難度高

現持有金庸作品版權的查傳倜則回應指,作品該如何改篇成動畫電影,劇本會否或如何修改刪減會是個問題,指拍《功夫熊貓》比較簡單,因為其故事並不複雜,拍成後改語言就在這全世界上映,「但要將全本《射鵰英雄傳》拍成動畫電影,難度很高,抽一點出來拍,又覺得整個版權費很貴,所以本身就是有一個難度。」他建議開設一個「讀者群」,讓讀者發表例如對「俠之大者」的看法,使金庸筆下文字有推動力。

金庸前秘書、知名作家楊興安擔心,金庸小說30年後有沒落趨勢,「並非危言聳聽,文學名著《紅樓夢》今日還有人讀嗎?」他指現代青年不愛看書,「一聽之下有36大冊,近3000萬字,豈敢動手翻翻?」他又指,影視的金庸作品雖然更易及吸引大眾,但實質只接觸到故事和人物的皮毛表相,作品亦屢被導演改動,難以體會到小說中的深層含義,及中華傳統文化的偉大精神。他建議政府設立創作獎,推廣寫作培育作家,並推廣閱讀金庸小說。

金庸前秘書、知名作家楊興安則擔憂,金庸小說30年後有沒落趨勢。何君健攝
金庸前秘書、知名作家楊興安則擔憂,金庸小說30年後有沒落趨勢。何君健攝

楊興安:金庸小說30年後或有沒落趨勢

金庸前秘書、知名作家楊興安則擔憂,金庸小說30年後有沒落趨勢,「並非危言聳聽,文學名著《紅樓夢》今日還有人讀嗎?」他指出,現代青年不愛看書,「一聽之下有36大冊,近3000萬字,豈敢動手翻翻?」他又指,影視的金庸作品雖然的確更易及吸引大眾,但實質只接觸到故事和人物的皮毛表相,作品亦屢被導演改動,難以體會到小說中的深層含義,及中華傳統文化的偉大精神。他建議,政府可設立創作獎,推廣寫作培育作家,並推廣閱讀金庸小說。

記者 趙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