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自殺︱輔導教師協會:學校不會「濫轉介」 籲當局與教育界了解轉介個案原因

更新時間:10:16 2024-09-18
發佈時間:10:16 2024-09-18

開學半個月已有3宗學童自殺個案,對於現時中學的三層應急機制,即學校輔導、轉介社署及轉介醫管局,行政長官李家超認為有改善空間,學校未必需要每次轉介醫管局。香港輔導教師協會主席何玉芬今早(18日)在電台表示,希望政府不要只從數字解讀現象,強調教育界一直做很多事情配合,當局應與教育界了解轉介醫院個案的原因。

李家超昨日(17日)提到,根據目前求助數字,現時三層應急機制不是一個正向三角型的狀態,即較少人在第二層、轉介社署求助,但第三層的數字卻更多。何玉芬認為很難從數字上直接判斷,學校是否太過緊張,「學校同工一定無太過緊張」,希望這個三級機制優化後可變為恆常化。

她解釋,過去學生出現複雜情緒情況,包括傷害自己等,學校自身的輔助系統不能幫到,而且很多學校都有參加「醫教社同心協作先導計劃」,即由精神科醫生、教育心理學家、駐校社工等組成的跨專業團隊協助學校,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這些團隊加起來有10多人,他們會了解不同個案、探訪家庭等,看如何作全方位支援學生,而這些輔導個案屬於恆常做法,學校不會特別再去求助,或因此導致第二級求助較少。

教育界不會看到少少異動就轉介

對於有數據顯示轉介到醫院的個案,大多數不是嚴重個案,有建議老師致電政府熱線諮詢個案情況再作轉介。何玉芬坦言,教育界不是醫護人員,不能與醫生一樣判斷何謂最嚴重,但絕不會看到少許異動就轉介,當中會做很多輔導工作,又形容有時候不同情緒情況都可能構成一些大家不想看到的結果,因此教育界絕不是「濫轉介」。

她提到有些地區有義務團隊,在個案未到轉介醫院前或家長不接受轉介時,這些團隊的醫護人員可與學生見面至少一次,甚至有時4次,認為有這些社區醫療單位做緩衝很好,可減輕政府醫療系統的負擔。

強調第三級轉介機制必須保留

她一再建議,在優化機制前當局要與學界討論,了解學校在恆常系統的工作,更可疏理現有資源,推動學界使用現有、有效的資源作輔導工作,強調第三級轉介機制必須保留,為有緊急需要的學生提供保護網。

她更稱,有些輕生學生往往不是被識別為有特別需要的個案,不是校方跟進、輔導的個案,無人了解他們有潛在狀態,但這些學生或會在社交平台、朋友聊天間提起,希望同學成為大家的守望者,當發現有問題處理不到時,應代朋友尋求協助。

記者:郭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