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4|消息指當局今年交代公院收費調整方向 研透過中央採購壓低自費藥價

更新時間:14:43 2024-10-16
發佈時間:14:43 2024-10-16

施政報告2024|新一份《施政報告》今日(16日)公布,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將繼續深化醫療體系改革,推進基層醫療發展。立法強化基層醫療管治架構,賦權基層醫療署設立質素保證及監察機制;制訂社區藥物名冊及推出社區藥房計劃,同時亦針對常見癌症以風險為本逐步制訂篩查計劃。

第二個醫院發展計劃涉款2700億  擬建立首間中風中心

李家超表示,將制訂社區藥物名冊及推出社區藥房計劃,配合集中採購和社區網絡,令市民可以更方便地獲得價錢相宜的基層醫療藥物;亦會重整母嬰健康及家庭計劃服務,加強生育輔導及育兒教育,促進健康生育,亦會按國家認證標準建設首間中風中心及第二間胸痛中心,針對心臟病患的胸痛中心,政府亦正規劃第二個醫院發展計劃。

政府消息人士指,第二個計劃涉款2700億元,未來數月會確定詳情,以應付未來10年、即2026至2036年的醫療需求。對涉及醫院數目,消息指暫時未有定案,要視乎各區的人口變化等因素決定;至於會否納入黃大仙區,消息指會將相關建議考慮在內。

至於首間中風中心。政府消息人士指,因相關病人的搶救時間十分關鍵,一般出現症狀後只有15至30分鐘時間,設立中風中心用意是理順治理流程,區別於現有急症室分流措施,讓出現初期中風跡象者可走「綠色通道」搶救。至於中心將落戶哪間醫院,現時未有定案,但會以「多相關病人」的核心龍頭醫院先行,且擬在中風患者較多的聯網再加設中心,以加快治理。針對心臟病患的胸痛中心,除在威院開設第2間中心外,也有意在病人較多的聯網增設中心。

普通科門診亦加入弱勢社群「慢病共治計劃」

他又指,政府將擴大「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至血脂檢查;定位醫管局普通科門診專為弱勢社群提供全面基層醫療服務;針對常見癌症以風險為本逐步制訂篩查計劃,包括乳癌篩查、研究人工智能協助肺癌篩查,以及推行乙型肝炎篩查以防治肝癌。亦會「社區牙科支援計劃」加強為弱勢社群包括有經濟困難長者提供牙科服務,接替關愛基金牙科資助項目,並為學前兒童增設預防性牙科服務。而亦會透過粵港合作,擴展「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至大灣區9個內地城市。

政府消息人士指,計劃推出近1年來,已有7萬名巿民加入,當中4萬人已完成篩查,並有1.6萬人需要跟進,佔整體40%,反映計劃已揪出大批未有意識自己有高血壓、血糖等風險人士。政府消息推算,當推出血脂檢查後,每100名接受篩查者中,將有13、14人需要持續跟進。同時,醫管局普通科門診也會加入弱勢社群專用的慢病共治計劃,範圍等同原有計劃,費用由政府消化,不設共付額。

今年內交代公院收費調整方向

李家超又指,醫管局將探討收費架構及水平。引導資源至最有需要及危重病病人,增加支援有經濟困難患者,並加強公共醫療服務針對性補貼在財政方面的可持續性。

政府消息人士指,會在今年內交代方向,但不涉及詳細的收費表調整等具體方案,屆時會提出的是「政府看法」抑或「討論點」仍未決定。但消息提及,未來醫管局服務會集中服務病急、重病患者,當中有經濟困難巿民,除弱勢社群外,因病致貧的小康之家也有措施支持。消息指,政府考慮通過集中採購,壓低藥價,包括自費藥物價格;且除現有關愛基金及撒瑪利亞基金援助外,正考慮向藥費開銷大者,提供多些經濟援助,但詳情待商。另在普通科門診中,會針對弱勢社群,推出慢病共治的「HA版」,該相關群組也可享受慢病篩查的預防服務,篩查範圍與原計劃一樣,即包括高血壓、血糖及血脂。

對探討就私營醫療收費透明度立法。消息指,相關法例早有條文,但執行細節未定,主要涉及私院需公布不同醫療服務的收費表,過去就某類疾病曾向病人收取的費用,以及在病人求診時要有預估的醫療費用等諮詢;消息強調,不會規管私院收費價格,做法旨在令病人更易掌握服務內容。

相關新聞:

施政報告2024︱即睇着數懶人包 舉報濫用公屋獎$3000 長者醫療券內地使用範圍擴大至9城巿

施政報告2024︱加強打擊濫用公屋 明年1月推獎勵計劃 政府消息:成功舉報獲獎金3000元

施政報告2024︱下期居屋起40歲以下白表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請者 多派一個抽籤號碼

施政報告2024︱烈酒稅即日起下調 進口價200元以上部分稅率由100%減至10%

擬優化專科門診分流制度及轉介安排

因應公院內有眾多「穩定舊症」,港府擬優化專科門診的分流制度及轉介安排。政府消息人士指,明年會在醫管局推出試驗方式,冀幫助相關病人「離開政府專科」,方式可以是由醫管局專科門診轉介病人至醫管局家庭醫學門診跟進,或直接由專科門診轉介至私人家庭醫生跟進;亦可以是病人轉介至家庭醫學門診跟進一陣子後,無礙者再轉由私人家庭醫生跟進。

政府消息指,未來醫管局家庭醫學門診將會轉化為「中轉站」,成為跨專科綜合門診,協助有多重病症患者「向下轉出」醫管局體系,以加快緊急新症的診治。

成立專隊揪出白內障輕症但須做手術病人

因應新冠疫情期間暫停醫管局非緊急服務效應,公院現時有大批等待做白內障手術病人積壓。政府消息人士指,因白內障患者的病情發展各異,由出現病徵至做手術,不少病情需「2至3年發展」。故目前在輪候隊伍「後段」者,不少病情未發展至需接受手術,令隊伍變得相當長。消息指,未來1年會有特別措施,成立專隊在輪候隊伍中揪出「病情不複雜、但需要做手術」病人,冀可加快流程,以現時每年做2.5萬宗白內障手術計,相信可將手術量提升至每年3萬宗,將手術量增加至少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