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河套香港園區2030年須具規模 孫東:時間緊迫冀業界共同參建
發佈時間:07:00 2024-11-23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日前揭盅,提出2030年是關鍵節點,屆時香港園區須完成第一期基礎建設,以便與深圳園區發揮協同效應。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接受《星島》訪問時,承認時間緊迫,加上待建的數十幢大樓涉及數百億元投入,不能完全靠政府出資,期望與業界共同參與,加速建樓進度,包括興建酒店等。
孫東透露,擬於明年進行巿場意向調查(EOI),並計劃在明年下半年逐步將土地投放到巿場。至於合作發展商是否本地優先,孫東坦言難「一言以蔽之是Yes or No」,內地企業有地利優勢亦「願意進來」,但因項目有時間限制,未來招標時或將「時間」納入考慮因素。
「數百億元投入不能全靠政府」
河套香港園區分作兩期發展,根據立法會財委會2021年文件,當時創科局提及第一期將建31幢樓宇;不過目前園區僅有3幢樓宇即將落成。局方向本報補充,雖然第一期總樓面面積較2021年倍增,但擬建大樓總數相若。孫東坦言,現時只有8幢樓宇已有着墨,包括2座濕實驗室、1座人才公寓將在今年底起落成,其餘數十幢硬件建設「也要抓緊」,故希望業界能共同參與加速興建。他指出,政府全資撥出超過181億元建首8幢大樓,相信第一期其餘基建造價將是「數百億元的投入」,故「不能完全靠政府」。
孫東指,現時未有具體與發展商談合作,正計劃明年做EOI,了解巿場對相關土地的要求。至於私人可參建項目,他形容是「各式各樣大樓都有」,相信不同業界會有不同興趣,包括建先進製造中心、產學研基地、數據科學大樓,乃至中央大道上的餐飲、娛樂配套,及酒店等住宿設施,「也不排除由科技企業按自身發展需要找一塊地建基地;或由企業興建後,與政府合作管理,開放予更多初創企業進駐。」他指,對各種模式均持開放態度,「只要在這個規定時間內,高質高量完成河套預計的建設,我們都會虛心採納,也會接受這個社會參與。」
局方補充,參照各地園區經驗,相關發展模式的入駐準則主要圍繞產出、技術、業務可持續性、投資潛力、人才發展及生態貢獻等方面;且須在園區從事研發;科研成果產業化、轉化和孵化;投資科技產業或提供相關專業服務,或從事先進製造和試產。
管得越好 國家開放力度越大
對香港園區不少用地現時另有他用,包括位於第二期規劃位置的應急醫院。孫東指今年初已搬遷方艙設施,清空約5公頃土地以興建第一期5幢新大樓,其餘用地則會按需要處理,「希望明年會再清空一部分,並投放到巿場,未來一兩年步伐也會再加快;但二期用地還可等一等。」
對擬建兩條跨境行人橋的動工時間表,孫東透露今年底至明年初會再與深圳商討具體安排,包括落實建橋位置、關口位置、人流量及配套測試等。他指出,因物資涉及清關及檢查等複雜安排,故橋樑主要以人員通行為主,不會行車,「但應該可簡單帶手提行李過橋。」對橋樑會否涉私人參建,孫東指對任何可能均持開放態度。
孫東續指,當初規劃香港園區時,原擬採用封閉式管理,但考慮要創建國際化園區必須「開放起來」。對如何確保敏感的內地生物樣本、生物數據在跨境後不流出香港園區,孫東指除相關單位要「點對點」傳輸,並以合約等規定約束,港深創新科技園有限公司也要承擔相關管理和督導責任,且考慮參照國內電子圍欄等做法;若發現有公司違反規定,必堅決處理,包括停止其資格等,「你管得越好,國家的開放力度就越大,反之則不會開放。」
記者:脫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