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嬰獲內地捐贈成功換心 醫管局:祈祈「好叻女」手術效果良好 現於深切治療部留醫
發佈時間:13:45 2025-02-17 HKT
【女嬰/換心/跨境/器官捐贈】醫務衞生局和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周一(17日)凌晨公布,在內地各部委及醫療機構的大力支持和努力下,香港特區再度獲內地跨境器官捐贈,成功為一名八個月大女嬰祈祈於周日(16日)晚上在香港兒童醫院完成心臟移植手術。這是繼2022年女嬰芷希成功接受內地心臟捐獻後,第二宗跨境器官捐贈案例。醫院管理局今日(2月17日)下午會見傳媒,公布詳情。
醫管局:手術效果良好 器官功能仍待監察
醫管局形容手術效果良好,祈祈「好叻女」,現時仍在深切治療部留醫,希望她可順利康復。
由內地獲心到運港手術室 共花2小時18分鐘
昨日獲18個內地部門配合將心臟運抵香港
醫管局表示,本月15日接獲通知有合適的心臟。至本月16日上午11時55分,內地醫療團隊開始進行心臟獲取手術,器官接收程序於下午1時32分在邊境管制站完成,心臟於下午2時10分抵達香港兒童醫院,移植手術隨即於2時14分進行,至晚上9時手術完成。
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鄧耀鏗醫生表示,前日接獲通知、經專家討論後,確認該心臟適合用於祈祈身上,在18個內地部門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將心臟運到香港。由在內地完成心臟獲取手術,至將心臟送到兒童醫院手術室,僅花費2小時18分鐘。他很感謝港澳辦、國家衛健委等部門通力合作及支持。此外,特區政府部門昨日也有逾百人幫助。對於家屬的無私奉獻,他致以最高敬意及萬分感激。
兒童醫院行政總監李子良醫生表示,昨晚祈祈離開手術室後,現時在深切治療部繼續留醫,形容祈祈很「叻女」,手術效果良好,希望她可盡快康復。
主治醫生任力恒醫生指「都等咗呢個手術好耐」,提到祈祈術後出血很少,器官功能仍在監察當中,稍後會視乎情況決定往後治療的速度。被問到是次手術的挑戰,任力恒指所有這些器官移植手街,器官都是可遇不可求的,而由於昨晚才做完手術,仍有許多要監察的數據才知道她的情況是否穩定。目前需要向祈祈用一些鎮靜的藥物,確定她睡下來不要亂動。
被問到「等咗呢個手術好耐」的意思,任力恒表示自從確認祈祈病況以來做第一次手術,已經認識這個小朋友,與父母溝通時,大家都知道要一定要等器官移植才有希望,而且時間越久就越危險。
女嬰父親:感謝捐贈者家庭 形容事件是「奇蹟」
祈祈的父親張先生表示,對於有份參與是次醫治及協調的不同部門、所有人員,感謝他們的幫忙,找到合適的捐贈者,感謝醫生及團隊,為祈祈進行一個很順利的手術,也相當感謝有關的家庭,在如此艱辛時也可以做出這個捐贈的決定,出現如此的奇蹟。
去年10月,當時年僅3個月的祈祈確診擴張性心肌病變,因急性心臟衰竭情況危殆,在兒童醫院兒童深切治療部留醫,急需進行心臟移植;醫管局當時為祈祈作出器官捐贈呼籲,稱已將祈祈納入心臟移植輪候名單,是同體型病人首位;祈祈在去年10月已開展與內地配對機制。
輪候4個月,兒童醫院上周四再為祈祈作器官捐贈呼籲,稱她一直危殆,心臟剩餘約2成功能,依賴雙心室輔助器支援心臟循環功能維生,惟早前因導管位置感染併發敗血症,更曾出現呼吸衰竭。
跨境器官移植互助機制未恆常化 鄧耀鏗: 現階段最先做好自身工作
醫衛局去年指,會研究跨境器官移植互助機制。有多名記者追問機制時間表,鄧耀鏗表示,醫管局層面無法回答,稱期望機制恆常化,而完成跨境器官捐贈牽涉兩地眾多部門及人手,每個細節相當複雜,故現階段最重要是先做好自身工作,檢視每次經驗,務求精益求精,為機制邁向恆常打好基礎,「無論有否恆常機制,最重要是如果有合適器官時,我們怎樣盡快運送到香港,當然要合乎兩地法規。」
被問到兩地在兩次跨境器官捐贈中已建立緊密合作,跨境器官移植互助機制是否有必要恆常化?鄧耀鏗稱凡事要兩面看,未恆常化意味本港每次要就個案尋求中央支持,「制度上我們理解,恆常和不恆常都一定有好處和不好處,亦可能有其他因素考慮這件事,所以我們的責任是要做好準備工作,減少不必要程序和時間」。他強調,假如香港病人有需要,醫管局或醫務衛生局會全力支持,「如果很危急,有這需要時,我們一定會向中央提出(請求)」。
鄧耀鏗補充,過去一年連同祈祈,有5宗尋求內地器官捐贈個案,目前暫未有病人被納入「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COTRS)。他解釋,其餘個案中,有兩宗已分別於本港完成心臟及肝臟移植;至於另兩位分別希望進行心臟和肺部移植的病人,他們在輪候期間臨床情況好轉,無需輪候器官。
記者 蕭博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