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案│黎智英承認冀美國制裁中國 曾撰文籲巿民大眾上街維護及支持暴徒

更新時間:11:53 2025-02-20 HKT
發佈時間:11:53 2025-02-20 HKT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三間相關公司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今踏入第136日審訊,黎智英第44日出庭自辯,控方第18日盤問黎智英。黎智英供稱他與下屬利用工作平台Slack溝通,建立了「港蘋online對話」、「港蘋報紙對話」、「港蘋online news對話」、「香港蘋果主管」、「港蘋online中層」等頻道,亦由其秘書Julie安排其中8個主要群組輪流與黎開會,每個群組大概每兩個月開會一次,而黎指自己忘記這些群組開「飯盒會」的次數及頻繁程度,但「飯盒會」有時會因為黎智英不在港而取消。

Slack內8頻道成員輪流開「飯盒會」

控方昨展示《蘋果日報》工作平台Slack內有不同頻道(channel),包括「港蘋online 對話」、「港蘋報紙對話」、「港蘋online news對話」、「香港蘋果主管」、「港蘋online中層」、「港蘋video talk」、「港蘋紙廣告」、、「台蘋影像對話」、「台蘋紙媒對話」、「港hr」、「港minisite」、「港 subscription」。黎指每個頻道都有指定「功能」,而「飯盒會」每次的討論都與每個部門的業務發展有關。控方指出Slack內的頻道有些訊息被刪除或修改,但黎表示自己不知道5年前平台上被刪除的訊息是甚麼,也不知訊息是由誰刪除。

控方昨特別提到「港蘋online對話」、「港蘋報紙對話」、「港蘋online news對話」、「香港蘋果主管」、「港蘋紙廣告」、「港蘋online中層」等8個頻道,黎智英指此8個頻道的群組成員,會由其秘書Julie安排輪流與黎開「飯盒會」,每個群組大概每兩個月開會一次,黎指自己忘記這些群組開「飯盒會」的次數及頻繁程度,但「飯盒會」有時會因為黎智英或《蘋果日報》前社長張劍虹不在港而取消。

《蘋果日報》工作平台Slack內8個頻道的成員會被安排輪流與黎智英開「飯盒會」。資料圖片
《蘋果日報》工作平台Slack內8個頻道的成員會被安排輪流與黎智英開「飯盒會」。資料圖片

法官李運騰提到《蘋果日報》工作平台Slack內,除了上述8個頻道,亦有很多其他頻道,問黎有否與其他頻道的群組成員開「飯盒會」。黎指該8個頻道外的其他頻道沒有實際運作,舉例指「港hr」與《蘋果日報》業務發展無關,故沒有與該些群組成員開「飯盒會」。控方展示「港蘋online對話」的對話紀錄,顯示群組在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沒有任何訊息。黎指,群組成員在開「飯盒會」前會在群組提出意見,集思廣益,以便開會時深入及更有效率地討論。

8個頻道成員會前先出謀獻策

黎智英指在2019年2月設立的「港蘋紙主管」的頻道,成員包括《蘋果日報》各版主管,而此頻道是因特別事項而設立,並沒有定期開會。黎表示同事會在不同頻道建議如何就《蘋果日報》訂閱制,準備足夠好的訂閱內容,而該8個頻道的成員在開會前會預先出謀獻策,以讓會議更有效進行討論。

三名法官提到本案明日(2月21日)、下周一(2月24日)下午、下周二(2月25日)上午也不會開庭,控方建議黎智英利用時間,閱讀涉案161篇煽動文章,惟黎指其記憶力已不太好,建議在下周一下午閱讀文章,會比明日閱讀文章更好。

相關新聞:
黎智英案│控方質疑黎智英與「勇武派」站在同一陣線 黎解釋同一立場自然稱為「手足」
黎智英案│黎智英全方位利用《蘋果》作平台 宣傳及製作直播節目打「國際線」
黎智英案│黎智英指示下屬《英蘋》要聚焦中國新聞 承認《國安法》後仍親自參與選材
黎智英案│黎智英承認兩度提供《蘋果》平台予袁弓夷 協助拍片乞求美國對中國實施制裁
黎智英案│《國安法》後於Twitter稱對港制裁法案是「好手段」 黎:感謝一眾前美駐港總領事!

承認呈堂對話紀錄截圖不完整

控方指辯方所準備的Slack頻道對話紀錄截圖中並不完整,不少對話紀錄截圖未有顯示黎智英的回覆。黎智英承認辯方呈堂紀錄並不完整,他亦不記得當時回覆了甚麼。黎供稱他每次與群組成員開會後,《蘋果日報》前社長張劍虹及前副社長陳沛敏會製作相關會議紀錄,重提一些可行建議,但不納入被否決的建議。若黎提出一些未必可行的想法,只要其想法有一定的重要性,員工就會跟進。

法官李運騰問黎智英,群組成員曾否在沒有準備討論問題便開會,黎智英指如果開會前沒有可討論的行動可循,那將不是一個富有成效的會議,而且每次「飯盒會」後都會製作相關會議紀錄以便跟進,黎亦不能想像開會前員工沒有準備好可付諸行動的建議作討論。

曾撰文籲遊行作「最後衝刺」無果始考慮移民

控方展示黎智英在2019年5月5日於《蘋果日報》發表《成敗樂一笑》專欄文章《諗移民定諗遊行》,文章開頭便說:「舊同事冼麗婷周五在《蘋果日報》的文章說,三個星期內有三位朋友看到香港沉淪得這麼快,都說起移民」,黎套用她的標題以示敬意。黎在文中提及「實在忍受不了林鄭和高官那些不屑的蔑視嘴臉,沒有比這種嘴臉更侮辱」、「給人蔑視這感覺很不爽,令人心灰意冷,這地方雖是我成長的家園,給我們卻是冷酷無情被摒棄,再沒有溫情的感覺,留下來是很大的掙扎」。黎指這些言論是他引述冼麗婷的說話。

法官李運騰指出文中所道:「我說,不用說抗爭這麼沈重,就是站出來遊行作最後努力還是可以吧?畢竟移民離開自己成長的家園,父母親戚和與自己一起成長的朋友不是容易的事,為甚麼不出來遊行作最後衝刺,若仍無法阻止惡法將我們的命運『送中』,《逃犯條例》真的通過了,香港看來沉淪返魂無術了,再去想移民還未遲喔」,正是黎智英自行發表的意見;黎同意。

否認文章內容向讀者灌輸恐懼

控方引述文中指:「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特首高官對我們蔑視的態度,是在京官對香港人的厭惡和摒棄心態的薰陶下,不由自主的條件反射。香港被劃分在中國的地圖內,香港人的命運便被掌控在京官權力的範圍內,土生土長視香港為家園的香港人,卻是對這塊土地沒有半點兒話事權,被蔑視被離間被摒棄想說要自主,卻被說成是『港獨』,現在DQ 你,將來修訂了《逃犯條例》還可以隨時拉你鎖你,多神奇的權力,多神聖的地圖啊!」

控方指黎智英在文中寫道:「將來修訂了《逃犯條例》還可以隨時拉你鎖你」,黎稱他只是寫出當時香港人的心聲,控方即反駁指:「你不代表所有香港人說話」,黎則指自己有權提出自己、其朋友及香港人的感受。控方指出黎智英當時是有意圖引起市民憎恨中港政府,黎否認。控方又指黎的文章向讀者灌輸恐懼,黎否認他向讀者灌輸恐懼,辯稱他只在陳述意見。

控方指黎誇大遊行急切性 黎回應鼓勵上街是最後手段

控方引述文章內容:「大把大陸人等着來香港,你們香港人這麼麻煩,早走早着好了。在他們心中我們早已被放棄,想你走之心形諸於色,對你棄如敝屣便蔑視你。蔑視往往是令人絕望的心理因素」,「為甚麼我們要出來遊行?因為行動才有效果,反對的文字和反對的聲音抽象得只會一瞬即過。人到底是感官動物,看到觸及到的東西總比聽到的聲音,讀到的文字真實。例如我們都認為人都虛偽,口中說不會歧視別人,實際上心裏充滿歧視的成見」、「從以上實例證明,若然我們只是在聲音或文字上提出反對,林鄭和高官只會堅持自己對《逃犯條例》的成見。不過,若我們人多勢眾站出來遊行,無論他們多機心叵測,亦要面對我們堅決反對惡法的事實,他們可能會畏縮而妥協。我們不能放棄讓他們看到為了保衛家園,我們會去到盡,堅決抗爭到底的事實」。

控方問黎智英指沒有任何根據便寫出上述話語,黎則指他是根據他看待整件反修例運動的看法而寫,他亦指自己「我手寫我心」。控方指黎智英上述的話語是毫無根據的假設,黎指他只寫出心中所想,並投射他的個人感受,他當時只想激勵市民上街遊行示威保衛家園。控方指黎智英當時寫文向市民稱:「為甚麼不出來遊行作最後衝刺」,質疑黎誇大遊行的急切性,黎則指他當時鼓勵市民上街遊行,作為萬不得已之最後手段。

文章中表明希望美國制裁中國

控方另展示黎智英在2020年4月26日於《蘋果日報》發表《成敗樂一笑》專欄文章 《專橫暴政打壓我們氣魄不滅》,文中提及「中共出擊撕掉《基本法》,摧殘香港一國兩制特別行政區地位」,「今次中共是真的打到嚟,打響了香港特別行政區終結的開始,將剝奪香港人的法治和自由,沒有了自由的你怎會仍是同樣一個人,怎會是無事?不,我們是大禍臨頭!」。黎在文中指:「今日我們明知有事,中共打到嚟必然大清算大清洗,清算不聽話的人,清洗英國殖民地遺留下來保護港人自由的法治和機制」、因此我們會繼續起來抗爭到底⋯⋯各國尤其美國向中國責難及局部制裁,迫使中共不敢太明目張膽,暫時克制對香港的迫害」。

黎智英指自己只是在文中陳述事實,控方質疑黎智英透過此文章激起香港人憎恨或藐視中港政府、企圖不循合法途徑促致改變其他在香港的依法制定的事項、慫使他人不守法或不服從合法命令。黎反駁指「我不能同意你憑空想像的事情」,再次遭法官杜麗冰怒斥:「黎生!麻煩你只須回覆問題!回答是或不是!如果控方的問題有錯,法官們便會出言阻止!你沒有權利在控方指出案情時作提問!讓我們節省法庭時間吧!」

撰文為與讀者分享感想

控方質疑文章內容浮誇及毫無根據,黎則指他只指與讀者分享感想;控方質疑黎透過文章提倡外國制裁中國,黎則指他是要求外國譴責中國以拯救香港。針對文中「中共最怕也最難克服的是香港龐大的人民力量,這些溫和但大多數的市民,是我們整個逆權運動最強大的力量」的一句說話,黎指他認為香港最龐大的人民力量時非暴力和平溫和派的市民,而他只想反修例運動得以延續下去。

黎同意控方指,當勇武派示威者力量減少時,便會被輕而易舉地制服。控方隨即指出,黎當時透過此文章煽動暴力,黎則回應指:「我剛才才說非暴力和平溫和派是最強大的人民力量,你怎可演繹成我在透過文章宣傳暴力。控方另指出黎當時透過此文章引起香港居民間的不滿或離叛,黎反問:「你從文章哪一句得出此結論?」

案件下周一(2月24日)早上10時再續。

案件編號:HCCC51/2022
法庭記者:劉曉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