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華清盤|政府指影響可控 港大:蒲飛路校園工程準備轉換總承建商
發佈時間:15:29 2025-02-21 HKT

保華建業集團(保華)就旗下5間子公司向法院申請委任臨時清盤人,法庭今天(21日)召開了聆訊並批准有關申請。政府發言人回應指,由於提出申請是保華的企業決定,而相關個案仍處於司法程序,政府不宜評論有關細節。而保華旗下公司正承造13項政府工務工程,其中12項為聯營工程,保華單獨承造的一項工程已進入完工階段。另外香港大學晚上發聲明指,校方一直密切監察蒲飛路校園工程項目情況,目前正按法庭決定準備轉換總承建商等相關安排,務求令工程項目可繼續推展。
指當局已密切留意事件做好預備 減低事件影響
政府發言人指,由於早前一段時間已經有市場傳聞及報道指保華出現財困和裁員,當局一直密切留意和做好預備,以便減少有關情況對相關工程和分判商的影響及協助受影響員工。
相關新聞:被指拖欠貨款 保華聯營公司遭建材商入稟追數13.8萬
涉13政府工務工程合約 12項聯營1項獨營
發言人續指,保華旗下公司現正承造13項政府工務工程合約,其中12項是保華與其他建築公司以聯營方式承投,這些合約分別由包括土木工程拓展署、建築署、機電署、路政署、渠務署、水務署和環保署等部門管理。由於大部分是聯營項目,無論保華最後是否須清盤,聯營合約的另一方須按合約要求完成餘下的工程,發展局評估有關的聯營承建商有足夠能力承接餘下工程,他們亦表示會繼續履行合約。
至於唯一由保華單獨承造的項目亦已大致進入完工階段,發展局相信保華的情況對相關工務工程項目的影響是可控的,局方會密切監察有關情況。
此外,保華亦有承接其化公營機構工程項目,部分屬聯營項目,政府亦相信有關影響可控。至於其他由保華獨自承造的項目,當中大部分項目的公營機構業主已按機制轉換總承建商,令工程項目可順利完成,小部分項目的業主亦正進行相關安排,務求把工程受到的影響減至最低。
倘保華最終被勒令清盤 接手承建商會繼續工作
發言人強調,絕大部分政府和公營項目會由聯營方繼續,或已按機制轉換總承建商,倘保華最終被勒令清盤,接手的承建商會按政府和公營機構業主的要求,盡量兼顧現有分判商和工人的情況,使他們可以繼續在有關項目工作,以保持工程延續性。
至於保華的債務方面,政府指受影響的分判商或供應商可循法律途徑申請索償。倘分判商或供應商受到保華事件影響引致資金流壓力,金管局和發展局聯同建造業議會會與銀行公會溝通,以便銀行考慮以個案形式提供協助。
在僱傭權益方面,政府指勞工處一直要求保華根據《僱傭條例》向其僱員支付工資及法定權益,並履行《僱傭條例》下作為總承判商須代屬下的承判商支付最初2個月欠薪的責任。勞工處會繼續與保華、其分判商及相關持份者保持聯繫,協調向僱員提供的協助。政府發言人又表示,如保華及其分判商的僱員對僱傭權益有疑問,可致電勞工處特設專線(3580 8721)或前往全港10個勞資關係科分區辦事處查詢。
香港大學晚上發聲明指,校方一直密切監察蒲飛路校園工程項目情況,目前正按法庭決定準備轉換總承建商等相關安排,務求令工程項目可繼續推展。港大發言人又指,由於相關個案仍處於司法程序,港大目前不宜評論有關細節。
房協:粉嶺及觀塘項目已更換總承建商
房協回覆《星島頭條》查詢指,一直密切關注保華建業的情況,並在去年11月已與保華建業達成協議,雙方同意就3個房協轄下興建中的工程項目更換總承建商。其中2個項目,即粉嶺百和路項目和觀塘安達臣道R2-3號地盤的資助出售房屋「朗然」項目,已於今年1月27日完成更換總承建商程序,新承建商亦已於同一日正式接管工程項目。
至於洪水橋/厦村專用安置屋邨第二期項目,有關委聘新承建商的程序正在處理中,房協會繼續跟進有關安排和做好風險管理,盡力減低更換總承建商對工程進度的影響,而房協與保華之間的一切財務安排會按照合約處理。
林健榮:保華清盤與業界大環境無關
香港建造商會會長林健榮向《星島頭條》表示,今次保華建業集團臨時清盤,是該集團自身財政狀況問題所致,與業界大環境無關;而據他所知,集團所負責的私人工程項目,已由其他建造商接手,料清盤對業界造成的影響可控。他希望,銀行不要因為保華今次事件影響到對業界的信心。
林健榮又坦言,業界目前的確面臨私人工程量下跌,及現金流短缺兩大困境,但他指出,保華的財政問題早在去年業界大環境轉差前已經開始發酵,加上根據資料顯示,保華的生意不乏政府和公營項目,與私人工程量下跌關聯不大。
不過,他擔心事件會影響銀行對業界的信心,甚至連累業界融資借貸,令現金流短缺問題進一步惡化。他希望銀行繼續支持建造業,了解業界的現金回籠周期本就需時較長;另外又希望政府在即將公布的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推出振興經濟措施,「要提升返香港經濟,建造業甚至其他各行各業先會好起來。」
建造業議會:密切關注業界營商環境
建造業議會指,由於事件處於司法程序,並為保華的商業決定故不作評論。同時議會又補充指,密切關注業界營商環境,過去一直與政府、業界持份者及銀行業緊密交流,協商財務安排,現時已有18家銀行加入共同協商機制,同意盡量彈性處理建造業界客戶財務安排,減輕企業資金壓力,解決財政困難。
此外,議會聯同發展局已為《建造業付款保障條例》於今年8月正式生效前開展一系列準備工作,相信《條例》實施後,將可紓緩業界各持分者的現金流壓力,控制風險和成本,改善營商環境。
香港建造商會:事件屬個別情況
另外,香港建造商會回應指,今次清盤屬個別情況,相信與該保華本身的營運情況相關。商會認為不宜對事件細節作揣測,更不要將事件與行業整體營運環境或會否存在系統性問題掛勾。
記者:趙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