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難民︱免遣返聲請人濫用上訴程序 至今仍有1.58萬人拖延留港

更新時間:07:30 2025-03-08 HKT
發佈時間:07:30 2025-03-08 HKT

【免遣返聲請/假難民/保安局/入境處】假難民一直濫用免遣返聲請程序拖延留港,過去10年已耗用本港過百億公帑。根據最新數字顯示,本港現時仍有15,800名免遣返聲請人。他們之所以施施然留港,主要是由於本港早於1992年起須根據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處理有關人士,另外,終審法院就多宗司法覆核所作出的裁決,特區政府須履行相關法律責任。有立法會議員表示,明白要退出《禁止酷刑公約》不容易,但非不能研究解決方案,絕不能容許假難民無止境植根香港。

僅約1%免遣返聲請獲批

根據保安局向《星島》提供的數字,本港自2014年實施統一審核機制至去年,共接獲27,754宗免遣返聲請,當中只有350多宗獲確立,即佔總數約1%,餘下大部分為假難民,惟未獲確立的聲請人不斷提出司法覆核及上訴,以去年為例,約有2,814人提出聲請,但截至今年1月,仍有超過15,800人留港,顯示假難民不停透過司法覆核及上訴拖延留港,繼續枉花公帑。

葛珮帆籲修例杜絕假難民打黑工

一直關注假難民問題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向《星島》表示,明白本港要退出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須由中央提出,加上本港有《香港人權法案條例》,免遣返聲請人大可引用有關法例提出上訴。不過假難民問題的確長期困擾本港,包括帶來治安及黑工問題,她認為政府必須研究一些方案解決,如一些干犯嚴重罪案的假難民危害本港治安,他們刑滿獲釋後,一般會繼續羈押,惟他們會提出上訴要求重返社區,政府應向法庭反映甚至修例,讓他們繼續受到監管,杜絕假難民以為可繼續在本港打黑工及揾快錢,減少他們拖延留港的誘因。

另一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表示,鑑於本港的免遣返聲請機制長期被濫用,社會早於10年前已提出研究退出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的討論,雖然退出的原意不是要犧牲對港人的人權保障,而是希望減少過多的聲請者為本港帶來經濟及保安負擔。惟近年地緣政治變得緊張,一旦退出公約,將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借此抹黑及扭曲本港的人權狀況,認為可參考外國一些做法,加快遣返一些聲請不獲確立的非法入境人士。

大律師陸偉雄表示,《禁止酷刑公約》過去一直保障本港人權等多個重要價值觀,不支持退出倡議,但認同本港的確存在假難民問題,建議日後可加設門檻,例如申請者提交表格時,多以查問的方式了解申請原因。至於香港可否提請中央退出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他認為可先諮詢中央意見,惟「除非中央方面有指示,否則只能夠繼續做。」

保安局:退出《禁止酷刑公約》亦不減港府法律責任

保安局發言人回應指,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自1992年適用於香港,加上《香港人權法案條例》、《入境條例》 ,以及終審法院就幾宗司法覆核的裁決下,特區政府須履行相關法律責任,包括在遣返一名免遣返聲請人前,須先根據法律要求的高度公平標準的程序,審核他的聲請。

發言人續謂,即使特區政府退出《禁止酷刑公約》,亦不減免特區政府按照本地法律及法院裁決審核免遣返聲請的法律責任,即包括履行《香港人權法案條例》和《入境條例》下的相關法律責任。政府會繼續在防止潛在濫用聲請機制人士抵港的前提下,盡力確保高效率處理聲請和相關上訴,同時符合法律要求的高度公平標準,並盡快遣送聲請不獲確立者離港。

本報港聞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