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商界及學者皆認為出口商「已無得做」 建議另謀出路分散投資
發佈時間:10:33 2025-04-10 HKT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向中國以外貿易夥伴暫緩徵收對等關稅90天,但即時上調對中國加徵的關稅至125%。學者及工業總會皆認為,現時在中美貿易戰下,香港出口商若直接將貨物輸往美國「已無得做」,必須另謀出路,又建議分散投資減低風險。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莊子雄今早(10日)在港台節目表示,面對美國加徵高關稅,現時港商陷入兩難局面,最大挑戰是若繼續在中國生產,應否繼續出貨,美國的買家又會不會取消訂單,若出貨又怕收不到錢,面對的風險很大,而美國的買家亦反應不到、不知怎樣做。
出入口商多持觀望及等待態度
他指,現時有不少會員已陸續都收到美國客戶的要求,在政策不確定情況下,不要太快出貨,甚至詢問可否取消訂單。莊子雄稱,現在這個關稅下「已經去到大家沒可能做生意」,並形容美方非常不理性,面對太多不確定性,出入口商多持觀望及等待態度。
莊子雄又稱,港商面對另一個大問題,是已經買料做貨,但又無法向客戶收錢,即使貨物運到美國,亦擔心對方不會支付金錢,尤其對中小企的資金周轉壓力很大。他指在這關鍵時刻,政府的支持如「還息不還本」等措施很重要。
相關新聞:美國關稅|中港小額包裹關稅增至90% 5.2生效 快遞公司:繳付關稅或遇2情況
麥萃才:美方是想與中方脫勾斷鏈
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在同一節目表示,關稅加至125%,簡單來說中美已經不能貿易,等於已經「無生意做」,他相信美方是想與中方脫勾斷鏈,除非未來雙方有對話,否則企業不應再存有特別幻想,應該專注發展其他市場,另謀出路,如拓展東盟或一帶一路沿線新市場,以減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相關新聞:美國加關稅︱林健鋒:貿易戰若持續 出口及製造業將步入經濟寒冬
他又稱,面對美國加徵關稅,不同國家都會有不同的策略,一些細小或者開放型的國家,大部分用妥協辦法,但一些較大國家或地區,例如加拿大和歐盟,則立即作出反制。至於港商應對方面,他建議要分散投資在不同地方,特別是一些國家對美國的順差越少,可能情況越有利,其中可以考慮選擇一些未來增加關稅機會較少的地方、運輸效率較好的地方,以轉移生產點,又或直接在內地生產,將零部件或中介品輸出。
麥萃才提醒,在中美關稅戰下,金融市場未來一段時間都會動盪,投資者要小心,尤其在這段時間市場會有波動,亦可能會影響貨幣的流通,會導致不同國家的匯率波動,投資回報亦可能受到影響。
林健鋒:廠家已「食無可食」 貨品囤積堵塞現金流
行會成員、商界立法會議員林健鋒在商台節目表示,近期美國的「瘋狂關稅政策」是明顯的霸凌行為,目前狀況下廠家「已經冇得做,可以講係食無可食」,一些已生產的貨品囤積在倉庫,客人一日不落貨,一日都不會「找數」,但租金、人工、物料成本、強積金等要照供,同時要還銀行貸款,現金流被堵塞,情況非常惡劣。他近日與金融局會面,得知銀行方面承諾現時周轉困難時期,可以提供多些還款上的彈性,「叫做瞓得著,唔係即時call loan」,也感謝政府從中協助,但長遠來說都是「慘慘慘」。
至於取消訂單則是另一個問題,因應近期狀況,許多訂了貨的美國進口商都要求取消,令廠商大失預算,形容「美國啲入口商都係一樣咁無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