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菌可致命?甲類鏈球菌勿輕視 皮膚破損要留神 即睇預防措施/治療方法
發佈時間:18:32 2025-04-29 HKT
【食肉菌/甲類鏈球菌/病毒感染/截肢/傷口/細菌】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29日)公布一宗甲類鏈球菌感染併發壞死性筋膜炎(食肉菌)的個案,一名47歲男長期病患者針灸後感染須截肢,涉事中醫診所環境樣本檢出甲類鏈球菌,初步懷疑中醫師未有嚴格按照感染控制程序進行針刺。甲類鏈球菌是甚麼?會否致命?又如何預防?《星島頭條》整合衞生署建議,讓讀者遠離病菌。
甲類鏈球菌︱長幼高風險 皮膚破損要留神
甲類鏈球菌感染由化膿性鏈球菌引起,常見於咽喉及皮膚表面,可透過飛沫或接觸傳播,輕則引發咽喉炎、膿皰瘡或猩紅熱,重則導致壞死性筋膜炎和鏈球菌中毒性休克綜合症。任何人士均有機會感染侵入性甲類鏈球菌疾病,而高風險人群包括長者、幼童、長期病患者及免疫力較弱者,皮膚破損或近期感染水痘、流感等病毒者風險亦較高。
相關新聞:食肉菌︱47歲男針灸後感染須截肢 衞生署疑中醫師針刺未遵感染控制程序
甲類鏈球菌︱盡早接受抗生素治療
抗生素可有效治療甲類鏈球菌感染,盡早治療有助緩解症狀及預防併發症。市民應注意個人及環境衞生,妥善處理傷口;保持雙手清潔;避免共用個人物品;在人多場所建議佩戴口罩。
甲類鏈球菌︱細菌入浸傷口 引發食肉菌感染
壞死性筋膜炎,俗稱「食肉菌感染」,多由細菌經傷口,如割傷、燒傷、昆蟲叮咬或穿刺/手術傷口侵入引發,甲類鏈球菌為常見致病菌。症狀包括皮膚發熱紅,並快速擴散;患處可能會有潰瘍、水疱或黑點;有劇烈痛感;發燒、發冷、疲倦、肚瀉、嘔吐或感染部位出現膿液。壞死性筋膜炎病情進展迅猛,會引致併發症和死亡,嚴重者可能需截肢或深切治療,危及生命,因此患者須盡快接受適當的抗生素治療以殺死病菌,或清除壞死組織或截肢的手術治療,以阻止感染擴散。
甲類鏈球菌︱處理海產要戴手套
衞生署呼籲公眾提高警覺,如有疑似症狀應及時就醫,亦提醒市民,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和適當處理傷口;在處理生的貝殼類海產或其他海產時,應戴上保護手套,以預防感染引致壞死性筋膜炎。除此之外,預防措施還包括:
-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洗手時應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搓手最少20秒,然後用水過清並用抹手紙或乾手機弄乾。如沒有洗手設施,或雙手沒有明顯污垢時,可考慮使用含70至80%的酒精搓手液潔手;
- 盡快清潔傷口,並用防水敷料妥善覆蓋傷口直至癒合;
- 即使是輕微或沒有感染的傷口也應該立即治理;
- 觸摸傷口前、後須潔淨雙手;
- 如有傷口,應避免前往泳池、其他水設施或自然的水體(例如河流,湖泊和海水);
- 如出現感染症狀,例如持續皮膚紅腫及痛楚等,應盡早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