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專項基金|審計署揭8800萬資助未追回 涉及項目達213個 最長拖9年未「回水」
發佈時間:12:13 2025-04-30 HKT

【審計報告/BUD專項基金】政府於2012年6月設立「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BUD專項基金),協助香港企業把握國家規劃機遇,支持企業在內地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該基金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及工業貿易署負責管理。截至2025年2月28日,BUD專項基金的核准撥款70億元。而截至2024年12月,已處理共9,830宗申請,涉及核准資助金額共60.5億元,受惠企業約為6500間。
在BUD專項基金下,共有三款申請類別,即一般申請、「申請易」申請和「電商易」申請。審計署發現,尚待向獲資助企業追回終止項目及已完成項目的餘款金額分別為7,370萬元(涉及150個項目)和1,430萬元(涉及63個項目);截至去年12月31日,就該150個終止項目而言,每個項目尚待追回的餘款金額介乎49,500元至75萬元,由項目終止日期起計的相隔時間介乎4天至9年(平均為1年),另亦發現逾3成終止項目,由項目終止日期起計的相隔時間超過1年。
至於完成項目的餘款,尚待向獲資助企業追回已完成項目的餘款金額為1,430萬元,涉及63個項目,每個項目尚待追回的餘款金額介乎4,000元至630,565元,由計劃管理委員會通過最終報告及最終審計帳目日期(即可釐定餘款金額之時)起計的相隔時間介乎12天至2.4年,當中22%已完成項目相隔時間超過1年。
在處理申請方面,審計署發現,部分個案需要長時間才收到申請企業的全部所需資料及澄清。一般申請介乎2至446天(平均為120天),「申請易」申請介乎2至153天(平均為41天),以及「電商易」申請介乎13至81天(平均為39天)。審計署亦發現,超過5成的一般申請,超過6成的申請易申請及8成電商易申請不獲批、被撤回或無法繼續處理,當中不少申請因申請企業所提供的資料不足和對申請要求了解不足等原因而不獲批、被撤回或無法繼續處理的情況。
↓↓最新一份審計報告↓↓
審計報告︱建議多用AI協助工作
審計署亦建議密切監察向獲資助企業追回終止項目及已完成項目餘款的情況,尤其是長期未退還餘款的個案,加強措施,盡快向獲資助企業追回終止項目及已完成項目的餘款。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及工業貿易署署長整體上同意審計署的建議,並得到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的支持。